缩略图

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创新实践著

作者

杜静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实验中学•215100

引言

进入“双减”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不再只是语文知识的单点灌输,而应成为思维训练、文化理解与实践创新的多元场域。以跨学 融合为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打破知识壁垒、连接现实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更真实、更复杂、更开放 任务,促使其在综合语境中建构意义、发展能力。语文的文本性、思辨性与审美性天然具备与其他学 动的可能,若能将语文教学与 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有效结合,不仅能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还能提升其综合素养与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探索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创新实践,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关键突破点。

一、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现实基础与内在逻(一)核心素养导向推动教学目标系统重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均要求学生在复杂语境中整合知识、表达观点、解决问题。传统以“篇章解读—答题训练”为主的教学形式已无法涵盖这一目标体系,而跨学科融合通过任务情境重构,使学生在跨领域知识协同中建构深度理解,有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达成与个性发展。

(二)语文学科内容与多学科主题天然关联紧密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大量古诗文、散文、科普说明文、议论文及小说,内容涵盖历史背景、自然现象、社会文化、伦理议题等多学科内容,具备跨学科融合的天然资源优势。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与历史课程中的战国背景关联,《海底两万里》可结合地理与生物内容探究,《变色龙》则可引出社会与法律讨论,语文内容本身便是多学科知识交汇的交叉点。

(三)跨学科融合助力学生迁移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纸上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灵活迁移所学知识。通过将语文与科学探究、艺术创作、项目设计相结合,学生可在写作、表达、研究与展示中完成知识迁移,从“文本理解”转向“任务完成”,真正实现语言知识的生活化、社会化与行动化转化,提升语文教学的现实关联度。

二、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主要路径与实践策略(一)项目式学习驱动下的学科融合任务设计

项目式学习以真实问题为导向,需学生综合调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情境任务。语文教师可设计“地方文化保护宣传册制作”“生态环境议题演讲”“虚构历史人物写信”等项目,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与历史、地理、科技、道德等学科内容融合。项目式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表达欲望,形成“从理解到创造”的认知链条,并促使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实现自我建构。

(二)主题统整法强化教学内容协同与认知延伸

绕“文化传承”“科技发展”“人与自然”“社会责任”等主题,统整各学科资源,通过语文文本切入,引导学生从多维视角审视主题内容。如以“水”为主题,可引入《诗经·关雎》《观潮》《黄河颂》等语文篇章,同时融入地理中的水文知识、美术中的水彩技法、生物中的水循环原理,实现全课程协同教学,构建学生立体认知体系,增强知识联系性与意义感。

(三)任务驱动型课堂中强化技能迁移与表达应用

在日常课堂中通过设计任务驱动型活动引导学生使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结合数学课的数据处理任务,引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与科学实验课程对接,撰写《实验观察记录》或《研究报告》;或在信息技术课协同下制作图文并茂的演讲稿、新闻稿、微课视频等。这类任务既锻炼语言表达与逻辑结构能力,也让学生在不同媒介中实现语文知识的广泛迁移与创意生成。

三、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优化机制与实践反思(一)重构教学组织机制促进协同合作落地

当前融合教学多停留在“教师个人尝试”层面,缺乏系统设计与组织支撑。学校应构建“语文+多学科”教研共同体,推动课程组联动设计教学主题与评价方案。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共建、课时统筹与成果展示等机制,形成“共研—共建—共教—共评”的融合生态,提升融合教学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

(二)优化教师融合教学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

跨学科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其不仅需掌握本学科教学策略,还需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审美能力与技术整合能力。应通过校内外培训、课例研究、教学展示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融合意识与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与案例撰写,提升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与专业性,为融合教学提供人力保障。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支持融合成果可视化

融合教学成效不能仅以传统考试成绩衡量,应关注学生在语言实践、合作沟通、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表现。建立以“过程表现+成果任务+自我反思+同伴互评”为核心的多元评价体系,将写作文本、项目成果、展示演讲、学习日志等作为评价依据,使学生在动态生成中获得评价激励,形成正向学习循环。

结论

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育人目标的深化。它将语文知识融入复杂情境与真实任务中,打破知识孤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其综合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面对融合教学在组织、资源与能力层面所面临的挑战,学校与教师应主动变革思维方式,重构课程逻辑,持续优化教学策略,推动语文课程在跨学科交汇中走向开放、生动与高效,为培养具有人文底蕴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若文. 初中语文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索[J]. 教学与管理, 2024(7): 72-76.

[2] 张晗. 项目化学习视域下的语文跨学科教学研究[J]. 中国教育实践, 2025(5): 54-58.

[3] 李明洁. 主题统整教学在语文课程融合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课程资源, 2023(9): 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