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识字教学与生活情境融合的路径探索梅畅
梅畅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都师范大学子期实验小学519031
引言
一年级是识字启蒙的关键阶段,枯燥的机械记忆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识字效果不佳。生活情境中蕴含丰富的识字资源,将其与识字教学融合可让抽象的汉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建立联系,降低识字难度、激发学习热情。当前部分教学存在识字内容与生活脱节、情境运用生硬等问题,影响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运用。
一、识字教学与生活情境融合的核心价值
1.1 生活情境对识字兴趣培养的激发作用
生活情境能有效激发一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让识字学习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抽象符号的学习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生活情境与他们的日常经验密切相关,能快速吸引注意力。将汉字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校园场景、自然景物等结合,如在“家”字教学中联系学生的家庭环境,在“校”字教学中关联校园场景,能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2 情境融合对识字理解与记忆的强化效果
将识字教学与生活情境融合可强化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避免机械记忆导致的遗忘。汉字的形、义往往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通过生活情境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字原理和含义。如教学 “日、月、水、火” 等象形字时,结合生活中太阳、月亮、水流、火焰的实际形态,学生能直观理解字形与字义的关联;教学 “吃、喝、吹” 等带 “口” 字旁的字时,联系嘴巴的动作情境,能掌握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1.3 生活化识字对语文应用能力的奠基价值
生活化识字为一年级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让识字服务于实际语言运用。识字的最终目的是用于阅读和表达,生活情境中的识字学习能直接连接语言应用场景。在购物情境中认识 “价、钱、买、卖”等字,在交通场景中认识 “路、灯、停、行” 等字,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汉字,体会识字的实用价值。
二、识字教学与生活情境融合的制约因素
2.1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脱节现象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是制约二者融合的主要问题,导致识字教学缺乏现实意义。部分识字教学沿用固定的教材内容,选取的汉字例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关联度低,如过多使用城市学生不熟悉的农村场景词汇,或忽略学生日常接触的新兴事物相关汉字。教师在教学中未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调整内容,使学生难以将所学汉字与生活建立联系,觉得识字内容抽象遥远。
2.2 情境创设形式化与互动性不足问题
情境创设形式化且互动性不足,无法发挥情境融合的实际效果。部分教师虽尝试创设生活情境,但多停留在简单的图片展示或语言描述层面,缺乏让学生参与的互动环节。如仅展示 “超市” 图片讲解相关汉字,而未组织模拟购物的互动活动;或情境创设与识字目标结合不紧密,情境沦为装饰。形式化的情境无法激发学生的深度参与,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汉字,导致情境融合流于表面,未能真正提升识字效果。
2.3 生活资源挖掘不充分与利用碎片化
生活资源挖掘不充分与利用碎片化,限制了识字教学与生活情境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生活中蕴含大量识字资源,但教师缺乏系统挖掘的意识,仅零散使用部分资源,如偶尔结合节日认识相关汉字,未形成常态化的资源利用机制。资源利用也缺乏连贯性,同 主题的生活资源未被整合运用,如围绕 “食物” 主题,仅在课堂上认识相关汉字,未延伸到家庭餐桌、菜市场等场景的资源利用。
三、识字教学与生活情境融合的优化路径
3.1 基于生活场景的识字素材挖掘与筛选
基于生活场景挖掘与筛选识字素材是实现融合的基础,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需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经历,如家庭生活、校园活动、社区场景等,从中挖掘高频出现的汉字素材。在家庭场景中可选取 “爸、妈、饭、床” 等日常用字,在校园场景中筛选 “课、书、笔、友” 等相关汉字。筛选时注重素材的典型性和实用性,优先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能反复接触的汉字,同时结合教材识字重点,将生活素材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使识字内容既源于生活又符合教学要求,为情境融合提供优质素材。
3.2 互动式生活情境的课堂创设与运用
创设并运用互动式生活情境能增强课堂识字效果,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汉字。根据识字内容设计可参与的生活情境活动,如模拟 “小商店” 情境认识商品名称相关汉字,组织 “整理书包” 活动认识学习用品汉字,开展 “班级值日” 情境认识劳动相关汉字。在情境中设置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通过看、做、说等方式感知汉字,如在 “厨房” 情境中通过摆放餐具认识 “碗、筷、盘” 等字,并描述自己的摆放过程。互动式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识字学习更生动有效。
3.3 课后生活实践中的识字延伸与巩固
将识字学习延伸到课后生活实践中,能巩固课堂所学,形成生活化识字习惯。教师可布置生活化的识字任务,如让学生在家庭中寻找认识的汉字并记录下来,在购物时观察商品包装上的汉字,在阅读绘本时标记认识的汉字。鼓励家长参与课后识字活动,与孩子一起玩 “汉字找朋友”“生活识字卡” 等游戏,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引导孩子运用所学汉字。课后实践能让识字突破课堂局限,使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反复接触和运用汉字,形成“生活即识字” 的意识,实现识字效果的长效巩固。
四、结论
通过挖掘生活素材、创设互动情境及延伸课后实践等路径,可有效实现二者融合。这一探索为一年级识字教学优化提供方向,有助于让识字学习回归生活本质,提升识字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初步形成。
参考文献
[1]李潘.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研究[D].重庆三峡学院,2025.
[2]朱启迪.数字赋能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以一年级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5,(11
[3]潘丽影.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识字教学指导策略——以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25,(0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