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与方法

作者

王海越

宿迁市洋河新区梅香街小学 223725

引言

在文化自信培育与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成为重要趋势。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不仅承担着语言能力培养的任务,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然而,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传统文化内容碎片化、融入方式单一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许多教师仅在特定课文教学中简单提及文化知识,缺乏系统设计与深度渗透。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

1.1 提升学生语言积累与文学鉴赏能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语言资源,如古诗文中的经典词句、民间故事中的生动表达等。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能让学生接触更多优质语言素材,丰富词汇储备与句式积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在赏析传统文化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需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与情感内涵,逐步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从语言、意境等角度分析文本,进而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后续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1.2 培育学生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育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则是文化认同的核心载体。通过学习传统节日习俗、民族民间故事、传统美德典故等内容,学生能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价值观念,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产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亲近感与自豪感,形成初步的文化认同,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如团结、勤劳、诚信等品质,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1.3 促进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缺一不可。传统语文教学常侧重语言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忽视人文内涵的挖掘。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在教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通过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传递文化精神与人文情怀,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工具的过程中,也能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这种融合使语文教学既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又重视其精神成长,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方法

2.1 依托教材内容挖掘传统文化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蕴含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古诗、文言文选段、传统节日主题课文等。教师需深入研读教材,系统梳理各单元、各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明确可挖掘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授古诗时,除讲解字词含义与诗句大意,还可挖掘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诗人情感及传统文化意象;在学习传统节日相关课文时,可拓展节日的起源、习俗演变等内容,将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知识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自然融入课堂教学。

2.2 设计多样化传统文化主题教学活动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能增强传统文化教学的趣味性与参与性。教师可围绕传统文化主题设计课堂活动,如开展传统文化故事会,让学生分享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组织传统诗词朗诵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诵感受诗词的韵律美与文化内涵;举办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如剪纸、折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传统技艺。此外,还可结合教学进度开展主题班会,如 “传统节日知多少”“中华美德伴我行” 等,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

参与传统文化学习。

2.3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文化呈现形式

现代教育技术能打破传统文化教学的时空限制,丰富文化呈现形式。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传统文化纪录片、动画短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文化场景;借助网络平台搜集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音频资料,如传统建筑图片、戏曲选段等,融入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吸引力。同时,还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布置传统文化相关的拓展任务,如让学生在线观看传统节日习俗介绍、参与传统文化知识问答,拓展学习渠道,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形式走进学生生活。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保障策略

3.1 加强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培养

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是影响融合效果的关键因素。学校可通过开展传统文化培训活动,如邀请专家进行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研修班,帮助教师系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同时,还可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交流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经验与方法,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方式,提升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实践能力,确保教学活动科学有效。

3.2 构建传统文化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能为传统文化教学提供导向与改进依据。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需重视学生文化认同的形成、文化素养的提升及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表现。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查看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档案、组织传统文化学习成果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3 推动家校协同营造文化学习氛围

家校协同能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重视家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如在传统节日期间,与孩子一起参与节日习俗活动,如包饺子、贴春联、赏月等;引导孩子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观看传统文化节目,营造家庭文化学习氛围。

四、结论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化认同,还能推动语文教学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依托教材挖掘资源、设计多样活动、结合现代技术等实践方法,可有效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而加强教师培养、构建评价机制、推动家校协同等保障策略,能为融合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吴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研究[J].作家天地,2025,(22):19-21.

[2]周文婧.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与传承研究[J].作家天地,2025,(21):46-48.

[3]刘云玉.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家长,2025,(2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