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教学视域下学生合作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策略研究

作者

孙丽 张广军 范俊敏

单位: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教师发展中心 单位邮编:457500

前言:依据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合作能力已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而言,如何在跨学科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跨学科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单一学科的知识,更强调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跨学科教学下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必要

(一)有效开发教育教学资源

在跨学科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不仅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还能在实践中锻炼沟通、协调等社会技能。根据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跨学科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的交叉与融合。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 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 、多元的学习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因此,有效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构建跨学科教学平台,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和前提[1]。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协作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合作学习环境。

(二)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成长

基于跨学科教学的实施,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对于他们的综合素养成长具有深远影响。在跨学科教学实践中,学生需要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问题情境,这要求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合作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在合作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合作能力。

二、基于跨学科教学视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策略

(一)教师重视整理课程教学资源

进行跨学科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程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在收集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资源的多样性和互补性,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整合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案、课件、视频等,构建跨学科教学资源库。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最新科研成果、行业动态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将这些前沿信息融入教学资源中,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拓宽知识视野。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资源收集和整理工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2]。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如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主题的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最终完成项目目标。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跨学科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二)合理设计跨学科学习项目

对于合理设计跨学科学习项目,关键在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 社会热点和 ,设计具有跨学科特色的学习项目。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项目的层次性和递 能够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地掌握跨学科知识和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展开竞争,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依靠具体的项目设计案例,教师可以结合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学科,设计“校园花坛规划与设计”项目。在此项目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应用数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花坛布局方案。学生不仅要运用科学知识了解植物生长条件,还要运用艺术审美进行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同时利用数学知识来计算花坛的面积、周长以及比例尺换算。

(换成小学数学或初中数学的例子)

(三)运用多学科融合加强育人

在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主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式,围绕特定的主题或项目,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探究和学习。实际在跨学科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学科融合加强育人效果,是提升学生合作能力的关键一环。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精心策划教学活动,确保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自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3]。

例如,在数学学科的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合物理、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索某一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比如分析城市交通流量的最优调度方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刻掌握数学定理和算法,还能在实际应用中锻炼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如数学软件、在线编程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多元的学习材料和合作平台。

(四)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培养素养

基于跨学科教学视域,组织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多种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应结合跨学科教学的特点和目标,设计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从而锻炼其合作技能和综合素养。

例如,在数学与美术的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几何图案的艺术创作”项目,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的几何图形,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艺术设计。学生需要运用几何原理和美术技巧,分析图案中的数学规律,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兼具数学美感与艺术表现力的作品。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美术教室资源和数字绘画工具,设计具有实践意义的跨学科合作学习活动。

(数学与美术比如圆的学习有美术的跨学科)

总结:综上所述,跨学科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团队合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在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进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从而在合作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何东玲.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与路径[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2,(03):100-104.

[2]朱利利.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结构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2.

[3]陆叶.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J].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1,(0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