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恰当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课堂教学

作者

李孟华 杨丽宁 王雪敏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第三小学 065500;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第四小学 065500

引言:在当前教育变革的背景下,教师主动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拓展教学资源的边界,丰富知识传递的方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同时,教师在“ 智学三环” 教学模式中,既要关注技术工具的辅助功能,又需把握人文关怀的温度,使技术与学科目标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便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课堂互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的合理运用不仅有助于优化教学流程,还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从而推动小学语文课堂生态的持续优化。

一、以“ 用” 为核心:服务教学目标而非替代教学

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取决于其对教学目标的精准达成度,教师需要审慎地将技术手段用于课前学情分析、课中个性化支持和课后作业布置等,使之成为引导学生在“ 智学三环” 模式下进行有效探究的路径。例如,在教授《花钟》一课时,教师可先利用AI 动态演示功能,将课文中纷繁的花卉按其开放时间在屏幕上生动绽放,帮助学生迅速建立“ 花开有时” 的直观感知;继而,教师应抛出“ 阴雨天时,花钟还会准时吗” 这类探究性问题,并借助 AI 模拟不同光照、湿度条件下的花钟变化,从而驱动学生从现象观察跃迁至对背后科学原理的深度思考。最后在课后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AI 完成一份个性化的“ 校园植物观察任务卡” 作业,鼓励他们走出教室去亲身实践、验证和创造属于自己的“ 生活花钟” ,如此一来,技术便真正成为了服务于学生知识建构与能力迁移这一核心目标的精准工具。

二、以“ 人” 为中心:引导技术温度融入人文语境

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底色,规定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必须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成长为导向,其中教师的关键作用也在于成为技术与学生之间的温情桥梁,将智能系统生成的冰冷学情数据,转化为充满人文关怀的个性化教学互动。例如,当《搭石》课文的余音未散,教师与其布置枯燥的复述任务,不如在智慧大屏上启动一个AI 协同白板,并向全班发问:“ 在我们身边,谁是默默的‘ 搭石’ 人?” 。这时便能激发学生的分享欲——从校门口保安叔叔雨中的大伞,到同桌悄悄递来的橡皮等等,教师也要及时利用AI 实时捕捉学生的分享内容并转化成一个个关键词节点,这些节点又被一条条温暖的线条连接,最终汇聚成一幅生动的、全班众创的“ 爱心关系图” 。整个过程里,AI 并未讲授何为“ 奉献” ,其反而是作为一个安静的倾听者与高效的可视化工具,将学生们心中最真实、最朴素的善意汇聚、放大并加以呈现,这便是技术应有的温度——它不创造人文,而是发现并升华了根植于每个学生内心的那份人文关怀。

三、以“ 适” 为界限:防止技术误用造成教学错位

在教学中审慎地划定人工智能技术的适用边界,是确保技术发挥正面效用、避免教学实践发生偏离的关键前提,教师的专业判断力在此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并非所有教学环节都适宜交由技术处理,对于一些需要深度情感共鸣与复杂思维建构的教学内容,教师仍应保有充分的专业自觉,守护好师生直接交流的核心阵地。例如,学习完《表里的生物》后,一种极易发生的教学错位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写观察日记的作业,而学生直接向AI 索要一篇范文,这种方式让学生完美规避了亲身观察与独立思考这一最宝贵的学习过程。但一种智慧的引导路径则是,教师指导学生必须先完成自己的作业初稿,然后将自己的作品输入AI,并下达“ 请扮演一位严格的语文老师,帮我找出描写不够具体或用词不当之处” 的指令,让AI 成为辅助学生自我修正与提升的“ 私人教练” 。由此,教师的设计是否让技术沦为了思维的“ 快捷方式” ,抑或是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深化学生认知、锤炼学生能力的高效“ 磨刀石” ,这个关键区别正是教师在技术融合中智慧的体现。

结束语

综合上述,课题所探索的“ 智学三环” 教学模式重塑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全流程,教师得以借助人工智能对学情的精准洞察来优化教学设计。这种变革的价值远不止于技术应用本身,其也将教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能更专注于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核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同时,课堂效率的提升成为一种显性优势,而更为深远的意义也在于,学生的学习路径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个性化关注,最终为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成长提供坚实而精准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钟惠美.人工智能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4(5):021-024.

[2] 张 慧 . 人 工 智 能 技 术 支 持 下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J]. 教 书 育人,2025,(01):30-32.

本文系 2024 年度廊坊市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人工智能支持下小学语文精准教学研究” 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LJJSKT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