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有效性研究

作者

李艳

河曲县文笔联校

前言:伴随我国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包括小学语文在内的基础教育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教学思想和教育模式影响之下,大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严重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无法充分体现出学科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逐步朝着“以学生为本”的方向发展,使大单元教育视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并且逐渐作为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

一、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实施优势(一)有利于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大单元”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科教材以单元为形式,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来开展教学活动,与传统应试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不同 更加 强调学科教学的整体性、结构性、规划性和非均衡性特征。因此,为建设一个高效率的课堂,教师必须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本质有更深刻认识,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1]。

在实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真正把握学生在学习中的特征,得到相应的学习反馈情况,以此作为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持续优化的依据,能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切实达到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性教学目的。

(二)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但强调对学生开展的课堂评价工作,还需要在“教学评一体化”中提高自身专业教学水平,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馈。因此,这便要求教师立足实际,通过改进、优化等多种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需要,促使其在持续提升自身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同时,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目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切实推动学科教学的持续性优化与改革。

二、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细化单元教学目标

通常情况下,教学目标是实施大单元教学的重要依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师教学设计指明方向,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指导。在进行大单元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活动前,教师必须首先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从培养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对每个单元学生所要做的具体任务进行分析,以此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在制定大单元目标时,教师要将学生当前的能力状况和发展需求都加以考虑,以此确保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2]。

例如,教师讲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程时,便可以从单元整体出发,设置单元教学目标为:使学生对单元词汇、句式等具有良好的认识和掌握,并能应用于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内容书写之中,提高自身语言应用能力;欣赏和评论文章中传达的主题情绪和文章韵味,把握好每一篇文章要传达的思想主旨,并能描述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景或细节,如《少年中国说(节选)》表达对未来中国的美好期望、《圆明园的毁灭》中的遗憾情感等;对美的认识,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对国家的认同和情谊,可以将自身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

(二)构建多样化学习课堂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构建高质量课堂十分重要,教师需要以多种不同的学习模式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和发展成长,同时也将作为增强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便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角度进行提问,即“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与《梅兰芳蓄须》中,你感受到哪种精神情感?本单元中的三 首古诗, 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以通过问题有效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解答的过程 过资料查询、网络搜集等多个不同途径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自主研究和计划实 学习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从以往的依靠教师讲解学习,逐步转变为自己针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过程。

2.互动式课堂环境

指导学生更好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指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增进他们的交往与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简单的传授者变成引导者,通过提问、反馈、鼓励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引导进行深度的思维与探究。与此同时,教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经常交流互动,并对其进行反馈,以此对教学策略进行相应调整。例如,教师讲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程时,便可以为学生布置“动物大调查”单元学习活动,主要是要求学生基于小组合作对某一种生活常见的动物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可以涵盖该动物的习性、食物、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并形成调查报告向班级其他学生介绍。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小组,将自己的意见及意见提交给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与完善。

(三)实施多元化评价

教学评价工作是课堂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要素。对此,教师可以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既注重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也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3]。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并给予反馈与引导,指导其能够改善 持续提升学习效率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完成之后,对学生的学习与教育结果进行评价 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法,从而使所有学生都基于自身主 活动 价的客观性、全面性。除此之外,自评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反省与自我控制的能力,使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加以了解;学生间的互评可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从同学的角度去认识自身缺点与长处。

结论:综上所述,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通过大单元下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单元中各种语言元素的整合,并以此建立一个综合性教学系统,最大程度促进学生的系统性知识结构得以确立,持续起到提升个人知识应用能力的作用,为个人更高质量、高水平学习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常颖.“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5,(26):25-29.

[2]方素碧.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17):13-15.

[3]蔡华志.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25,(18):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