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

沈梁超

安徽省马鞍山市马鞍山市郑蒲港学校 单位邮编:238200

前言: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爱国主义精神、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以此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其综合素养。教师应将地理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期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意义

立德树人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通过个人修养、家庭和睦、国家治理和天下安宁等方面,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能力的人才。首先,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更加丰富,既包括传统的儒家思想,也包括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能力要求。其次,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包括诚信、守法、勤劳、勇敢、自律、尊重他人等;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包括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方法,具有区域认知和地理综合思维的能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地协调观,包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作出贡献等。最后,教师在课堂中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将德育理念渗透给学生,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需求[1]。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深度挖掘教材文本内容

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教材作为课程开展的起点,同时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为其开展具有思政特色的地理教学活动。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深刻领悟教材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以此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建设。

比如,在“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课程思政”的内容:首先,从经济角度出发,谈论近年来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从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讨论这样的经济来往对于台湾的发展造成了哪些促进作用,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国家对台湾的态度,以及台湾与大陆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次,从“城市人口”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人文习俗等不同角度,发掘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血缘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结合实践活动体验思政内容

地理知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为学生组织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同时将之反馈到现实生活当中。思政教育的开展强调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态度,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学生,因此教师更应当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来为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加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成为新时期具有正确情感态度的国家公民。

例如,在“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启实践调查活动,统计最近一个月以来家庭当中一共收到多少个快递包裹,并统计在接受包裹的过程中, 共出现哪几种包装材料。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换自己的统计数据,然后通过上网查询的方式, 了解不同材质的快递包装材料分别会对环境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并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思考应当如何避免这种危害在人们生活当中扩散,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转化自身的实际行动,并逐渐承担保护生态文明的崇高使命。

(三)丰富教学方式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地理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特征和学习规律,优化初中地理教学方式,使教学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初中学生开展地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学生对各区域的认知与了解,拓宽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很多地理教材中出现的相关定义及概念较为抽象,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无法接触到这些内容,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地理教师需要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不懂的知识以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学生感同身受。

比如,在“地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在PPT 中添加从山麓到山顶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向学生展示,在正式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高学生上课热情,首先对学生提问:“通过多媒体中放映的图片能不能感受到这座山非常高大,以后会不会去这座山上旅游”等一系列话题。当学生学习热情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开展后续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中的视频与图片感受我国大好河山,当教师提出一些带有冲突性质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学生在自由谈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其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落实思政教育根本任务,以此促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2]。

(四)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科特点,挖掘思政资源,创新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梳理蕴含爱国主义、生态文明、人文关怀等价值理念知识点,建立思政元素清单,为课堂教学提供素材支撑。教师还应积极拓展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实地考察、虚拟仿真、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体验感。注重学生主体参与,通过小组合作、辩论赛、成果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地理现象背后价值内涵。

比如,在“海洋资源”教学中,思政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需要构建多维路径体系,促进两者有机结合。这一过程应立足学科特点,挖掘思政资源,创新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梳理蕴含爱国主义、生态文明、人文关怀等价值理念知识点,建立思政元素清单,为课堂教学提供素材支撑。教师还应积极拓展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实地考察、虚拟仿真、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体验感。注重学生主体参与,通过小组合作、辩论赛、成果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地理现象背后价值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引导学生思考地图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牢固基础[3]。

总结:综上所述,思政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途径。初中地理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相应的教学方式实施提升学生思政教 的措施, 从而有效开展思政工作。同时,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理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义, 使学 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天宇.浅谈初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5,(01):69-71.

[2]付安平.初中地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J].家长,2024,(32):86-88.

[3]马兰花.浅谈思政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2023,(1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