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车丽
沐川县大楠学校 614506
一、引言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之一,仍然在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高段的课堂上,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已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记忆和背诵,缺乏对古诗词内涵和精神的深入理解。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教学模式,提出一些创新性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二、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2.1 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往往以“背诵”为主,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含义,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与朗读。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但却忽视了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导致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较为肤浅。许多学生学完一首诗词后,往往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或感受诗词中的意境,这使得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受到限制。
2.2 古诗词教学中的文化传承问题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然而,在当今的教学中,古诗词往往被单纯地作为“知识点”传授,缺乏对其背后深厚文化底蕴的传递。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目标往往是应付考试,忽视了对古诗词情感和精神的领悟。因此,如何将古诗词的文化价值有效融入教学,是当前古诗词教学的一大挑战。
2.3 教学方法创新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实现方法创新,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师需要通过新的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使古诗词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需求。
三、古诗词教学创新的核心方法
3.1 情境创设法
情境创设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还原或模拟诗词中的环境和情感场景,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学习诗词。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月夜的自然音效和展示月亮的图像,帮助学生体会诗中“床前明月光”的画面,感受李白在寂静的夜晚所流露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学生不再仅仅是背诵诗句,而是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记忆。此外,这种方法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与文化价值。
3.2 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法提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分析诗词的含义,形成集体智慧。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分享,从而促进他们对诗歌的多角度理解。例如,在学习《春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景象,分析春天的象征意义和诗人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色。每个小组完成一个部分的解读后,教师组织全班分享,最后由教师总结并纠正误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文化内涵。
3.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元素融合进教学中,以增加古诗词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庐山瀑布的动态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震撼场景,并通过动画展示瀑布如何从山顶飞泻而下,增强诗歌所描绘景象的视觉冲击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用背景音乐或音效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气氛,比如选用清爽的水流声,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李白的豪放与壮丽情怀。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增强学习的效果,帮助学生在感官体验中理解和记忆诗词。
四、古诗词教学创新的应用实践
4.1 案例一:情境创设在《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应用
在教学《夜泊牛渚怀古》时,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首先,教师通过展示牛渚江畔的照片或视频,营造出夜晚江面的宁静与神秘氛围,同时播放适合的江水声和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杜牧在古战场上的怀古情怀,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千古江山”的历史背景,帮助他们理解诗中“过眼云烟”的深意。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现怀古之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直观感受诗歌的背景,还能通过深度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4.2 案例二:合作探究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应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探究法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传达的离愁别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黄鹤楼”这一 文化符号,解释其象征意义。接着,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诗中每一句的含义,尤其是 孤帆 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探讨其中的空间感和时间感。每个小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讨论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 现离别的孤独与无奈。最后,教师引导全班分享讨论结果,并总结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抒发情感。这种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增强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4.3 案例三:多媒体辅助在《望庐山瀑布》中的应用
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中的意境。教师首先展示庐山瀑布的高清视频,让学生看到 飞流直下 配合背景的自然音效和轻柔的水声,增强学生的沉浸感。接着,教师通过动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象。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不仅能够清晰 过壮丽景象表达的豪放气度。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学生的学习 加深刻。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工具创作与古诗词相关的作品,进一步巩固诗歌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五、结论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许多局限性,亟需创新与改革。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创新方法,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精神。通过具体的应用实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语言、文化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未来,古诗词教学的创新应继续与时代接轨,探索更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以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欣玥.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第三学段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研究[D].重庆三峡学院,2025.
[2]邓芮林.文史一体视角下小学古诗词教学行动研究[D].成都大学,2025.
[3]周静.小学高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