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使用对初中生道德发展的影响及德育引导研究
梁秋燕
肇庆市第一中学 梁秋燕 526040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手机不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是他们获取信息、社交互动、娱乐消遣的重要途径。然而,手机使用过程中的道德问题也日益凸显,如网络欺凌、隐私侵犯、信息真实性等,这些问题对初中生的道德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机对初中生道德发展的影响,分析手机使用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德育引导策略。
2. 手机对初中生道德发展的影响
2.1. 手机使用的正面影响(如信息获取、社
手机作为一种信息工具,可以帮助初中生获取新知识,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拓展视野,提升知识水平。例如,在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观看相关的纪录片、科普视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成为初中生与朋友保持联系的重要工具,通过手机社交软件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分享生活趣事。这种社交互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手机还可以提供娱乐消遣,如玩游戏、听音乐等,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很多研究数据证明,适当的娱乐活动有助于调节初中生的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2.2. 手机使用的负面影响(如网络欺凌、沉迷网络等)
网络欺凌:根据许多网络媒体报道以及在日常班级管理者发现,有不少初中生表示曾遭遇过网络欺凌,如被恶意辱骂、威胁等。网络欺凌不仅会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伤害,还可能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沉迷网络: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存在沉迷手机的现象,表现为过度使用手机,主要是经常打游戏到凌晨两三点,甚至通宵玩游戏,刷视频等等,严重影响学习和休息。沉迷网络会导致初中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影响身体以及心理健康。
隐私侵犯与信息真实性: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有学生会因为遇到过隐私被侵犯的情况,向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师反映,例如:未经同意照片被分享到网络上,再或者把某个同学的照片P 成表情包发上群调侃等等,同时,也有部分学生表示难以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从而容易导致初中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
3. 初中生手机使用中的德育挑战
家庭在手机使用中的德育缺失,家长对手机使用的认知不足,利弊了解不够深入,不了解孩子在网上接触的内容,更不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部分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玩手机只是娱乐,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道德风险。
同时,家庭规则的不完善,没有制定了孩子使用手机的规则,如没有规定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长和内容限制等,缺乏明确的规则导致孩子过度使用手机,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
学校在手机管理中的德育困境
学校手机管理政策的缺失,学校没有明确的手机使用规定,课堂上有偷偷使用手机的现象,导致课堂上学生分心,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学校要有明确规定,非必要不能携带手机返校,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需向班主任申请,批准后需把手机放在班主任、老师处暂代保管。
此外,教师在学生使用手机方面的教育不足,缺乏关于网络安全教育的培训,大部分教师在面对学生手机使用中的道德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指导能力。
社会对初中生手机使用的道德引导不足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缺乏针对网络欺凌的专门法律。同时,公共宣传的不足,社会对手机使用的道德教育宣传不够,公众意识不强。
4. 德育引导策略
4.1. 家庭层面的德育策略
提高家长认知:学校或社区可以定期举办家长研讨会,邀请专家讲解手机使用的利弊和监管策略。例如,通过案例分析让家长了解网络欺凌、隐私侵犯等问题的危害,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
建立完善家庭规则: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规则,明确使用时长、内容限制等。如规定晚餐时间、睡前一小时不使用手机,限制孩子访问不良网站等。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4.2. 学校层面的德育策略
制定科学手机管理政策:学校应制定明确的手机使用规定,如课堂上手机需静音并放在指定位置。对于违规定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
加强教师培训:定期为教师提供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指导能力。教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
4.3. 社会层面的德育策略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针对网络欺凌等问题的法律法规,明确处罚标准,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加强公共宣传:通过媒体、公共活动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手机使用的道德规范。例如,制作公益广告、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等,提高公众对手机道德问题的认识。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手机对初中生的道德发展具有双重影响。虽然手机在信息获取、社交互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网络欺凌、沉迷网络、隐私侵犯等道德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初中生手机使用中都面临着不同的德育挑战。为了促进初中生合理使用手机,推动其道德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德育引导策略。家庭要提高家长认知,建立完善规则;学校要制定科学政策,加强教师培训;社会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公共宣传。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手机,使其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避免受到不良影响,实现道德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棉, & 赵春梅. (2019). 我国青少年手机使用现状及问题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 (2), 25-32.
[2] 张丽华, & 李红. (2018). 手机使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育研究, 39(3), 89-95.
[3] 陈丽华, & 刘晓东. (2017).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影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1(2), 158-1
[4] 李明, & 张华. (2020). 学校德育在手机使用中的角色与实践. 教育发展研究, 40(4), 53-58.
[5] 赵敏, & 王刚. (2019). 社会文化对青少年手机使用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教育学刊, 37(6), 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