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内部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实践路径研究
郭洁松
河北省税务干部学校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前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动力。在教育领域,内部教育作为组织人才培养与知识传承的重要环节,正在面临信息化转型,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思想意识,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智能分析和模拟仿真能力,为内部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但是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应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赋能内部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实践路径,对于提升内部教育质量、适应时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工智能赋能内部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 个性化学习体验升级
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深入探究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程度等,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求。例如,在思政教育中,根据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思想理论等理解,推送相关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时事热点进行话题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个性化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使学习更具针对性和趣味性,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2. 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人工智能可对海量的教学资源进行智能筛选、分类与整合,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设计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案,使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需要分析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完善的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指导。例如,偏远地区的教育机构可借助人工智能平台获取发达地区的优质思政课程资源,缩小地域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整体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挑战
1. 教师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
人工智能的融入内部教育改革,能够推动教学改革发展,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还须具备解读学习数据分析结果,能够合理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培养。 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有限,难以快速适应这一角色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工智能在内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2. 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深度问题
尽管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初见成效,但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仍停留在表面。部分智能教育产品只是将传统教学内容变为数字化,缺乏对教育本质的深入理解,未能发挥出人工智能的优势。而且,人工智能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交流、价值观引导等人文因素,无法利用技术进行展现,因此,如何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有机融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人工智能赋能内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智能教育平台
在人工智能赋能内部教育中,可以利用构建智能教育平台的方式,整合各项教育资源,将各类分散的教学素材进行整合,利用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从而形成丰富的教育模式[2]。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智能检索技术,学习者能快速精准地定位所需资源,节省查找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偏好,能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在思政学习中,学生对历史事件了解不足,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进行直播授课、录播回放,有利于学生随时进行学习探究,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平台可以设计智能答疑模块,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时解答学习者的疑问,为学习过程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内部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人工智能赋能内部教育的模式下,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能够加强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升,使其能够掌握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推动内部教育改革发展。学校可以开展系统的教育培训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智能教学工具应用等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举办讲座与实操指导,让教师熟悉并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例如,可以利用智能教学软件,设计个性化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实际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应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因此,学校可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设立专项研究基金与创新奖励机制,支持教师探索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教学发展需求的内容,保证学生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素养。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对于取得突出创新成果的教师,学校应给予物质奖励与荣誉表彰,激发教师的创新积极性。在人工智能技术下的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野与交流空间,使其及时了解行业前沿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打造一支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三)推动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推动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能够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内部教育,实现教育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技术创新时,能够利用智能化课程教学技术,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例如,教师思政教育中,结合时政热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程学习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方法变革方面,教师可以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全面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根据其综合动态信息,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3]。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学习探究,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推动技术与教育在更深层次融合发展。
(四)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是人工智能赋能内部教育的重要保障,可以精准反馈实际教育成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多元化教学标准。教师利用人工智能课堂检测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实时记录分析,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纳入评价体系,利用智能化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评价,为学生提供实时反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发展途径。因此,在智能评价系统的数据分析下,可以生成个性化的评价报告,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动态调整评价标准和方法,使评价始终与学生的学习状态相适应,为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提供精准依据,推动内部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为内部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学校需要构建完善的教育培养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能够积极推动智能化教育的改革发展,有效应对当前的挑战,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提升内部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根据时代教学发展需求,应当不断优化人工智能在内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望推动内部教育在智能化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叶, 周苹.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机遇、风险与实现策略[J].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5,34(01):54-64.
[2]杜灵敏,周鸣.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遇及问题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4(01):110-114.
[3]徐瑞鸿, 王丽琴.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特征、挑战与实现路径[J]. 青年学报,2024,(05):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