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班组安全行为标准化评价体系构建
常成娣
身份证号:220322198501068348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施工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建筑施工具有作业环境复杂、人员流动性大、多工种交叉作业等特点,使得施工安全事故频发 。班组作为建筑施工的基本作业单元,其安全行为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然而,目前许多建筑施工班组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操作不规范、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缺乏科学、系统的安全行为评价机制,难以有效规范和监督班组安全行为,导致安全隐患长期存在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建筑施工班组安全行为标准化评价体系,为建筑施工企业和项目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安全管理工具 。通过研究,期望规范班组安全行为,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 。在理论层面,丰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领域中班组安全行为评价的相关理论;在实践层面,为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实践指导,推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
二、建筑施工班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一)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建筑施工班组人员对安全工作重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在施工过程中,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在施工现场吸烟等,这些行为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
(二)安全操作不规范
由于施工人员文化水平和技能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培训,导致安全操作不规范 。在模板支撑、脚手架搭设、起重吊装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容易引发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 。
(三)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但在班组层面执行效果不佳 。部分班组未严格落实班前安全交底、安全检查等制度,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 。同时,安全奖惩制度不完善,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对安全工作表现优秀的班组和个人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无法充分调动班组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
(四)缺乏有效的安全行为评价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对班组安全行为的评价多以定性为主,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和量化标准,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没有系统的评价体系,难以准确掌握班组安全行为状况,无法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不利于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
三、建筑施工班组安全行为标准化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基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和合理性,能够准确反映班组安全行为的实际情况 。评价方法和计算过程要科学严谨,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
(二)系统性原则
评价体系应涵盖班组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安全意识、安全操作、安全制度执行、安全培训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各评价指标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能够全面、综合地评价班组安全行为 。
(三)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简单易懂、便于采集和计算,评价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方便应用 。评价体系的实施不应过于复杂,避免增加过多的管理成本,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和项目管理人员能够有效运用该体系开展班组安全行为评价工作 。
(四)动态性原则
建筑施工过程具有动态性,班组安全行为也会随着施工进度、人员变化等因素发生改变 。因此,评价体系应具有动态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评价指标和权重,确保评价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
四、建筑施工班组安全行为标准化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选取
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现场调研,结合建筑施工班组安全管理实际情况,从安全意识、安全操作、安全制度执行、安全培训、安全文化建设五个维度选取评价指标 。
1. 安全意识:包括班组人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安全责任意识、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等指标 。
2. 安全操作:涵盖各工种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安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情况等指标 。
3. 安全制度执行:涉及班前安全交底落实情况、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情况、安全奖惩制度执行情况等指标 。
4. 安全培训:包含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情况、日常安全培训开展情况、培训效果评估等指标 。
5. 安全文化建设:包括班组安全文化氛围营造、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班组人员安全知识竞赛参与度等指标 。
(二)权重确定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首先,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将评价目标、评价准则(五个维度)和评价指标分为不同层次 。然后,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对同一层次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 。最后,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通过层次分析法,能够使权重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反映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 。
(三)评价体系实施流程
1. 数据收集:通过现场观察、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班组安全行为相关数据 。例如,观察班组人员的安全操作行为,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班组人员的安全意识,查阅安全培训记录和安全检查台账等 。
2. 指标评分:根据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评分 。评分标准应明确、具体,便于操作 。例如,对于安全操作指标,按照操作规程执行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打分 。
3. 权重计算与综合评价:将各指标的评分与相应权重相乘,然后求和,得到班组安全行为的综合评价得分 。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对班组安全行为进行等级划分,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
4. 结果反馈与改进: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班组和相关管理人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班组根据反馈结果制定整改计划,及时改进安全行为,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构建了建筑施工班组安全行为标准化评价体系,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该评价体系的应用,能够有效规范班组安全行为,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 。然而,评价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施工班组安全行为的研究,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持续改进评价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
参考文献
[1]王淑英.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在实践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14):41-43.
[2]张云广,段川,敖明华.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实践与应用[J].云南水力发电,2021,37(02):136-137.
[3]王俊文.哈尔乌素露天矿设备维修中心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J].露天采矿技术,2020,35(03):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