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一体 打造高效课堂
陈晨
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
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重视阅读与表达的联系,同时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加强读写结合,带领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在写作中提高阅读理解。”此要求强调读写一体的价值取向,并为课堂设计提供方向。阅读积累为写作提供语言及思维的支撑,写作实践又能增强深入理解文本。因此,课堂若能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领生成语言,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反过来深化阅读体验,便能整体发展学生思维及语文核心素养。
一、品析文本语言特色,吸收写作表达技法
语言的节奏、精巧的修辞或叙述的角度都蕴含着作者的表达意图,教师应带领学生敏锐捕捉此特征,让其在阅读理解及写作表达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学生要在文本中探寻语言运用的规律,在感受生动词句的过程中掌握表达策略。教师设计课堂需要选择具有典型语言特色的语段,借助诵读协助学生感知用词造句的精妙。
教师在执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课《推荐一个好地方》的教学中,围绕读写一体的目标展开课堂设计,先带领学生诵读《海滨小城》——文本描写的词语“金黄的沙滩”呈现出鲜明的色彩感,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色彩词汇带来的画面感。教师启发学生关注该词语的表达功能,强调描写中动静结合的语言特色,让其认识到在写作中恰当的形容词能够提升整体画面感。接下来的环节展示文本中“海浪一阵阵涌来,把沙滩拍得雪白”句式结构的变化,体现作者选择动词的丰富性,随后组织学生模仿此表达方式,替换动词感受语言节奏的变化能够让学生在操练中掌握动作描写的技巧。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写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时借用此种动词,强调写景描写中动词变化能让文章更加生动。与此同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关注文本采用的由远及近的叙述视角,从整体海湾景色到沙滩细节描写,帮助其理解空间顺序与语言组织间的关系。课堂最后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将品析得到的语言特色应用到习作中,当其在构思《推荐一个好地方》时,提示学生积累色彩词语,合理选择动词表现动态景象并在行文时采用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
二、延伸阅读主题内涵,拓展写作思维深度
在主题探究中,教师只有深入把握人物心理、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才能营造出有助于学生形成多角度思考能力的课堂氛围,进而为其写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鼓励其主动发现文本中包含的思想内涵,追问主题背后的意图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方式,从而自然产生表达的愿望。随后的写作环节要以此为基础拓宽思考视野,让学生把从阅读中得到的启发变成写作的动力。教学流程需要在阅读及写作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在文本世界与现实经验之间形成互动。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课《我的心儿怦怦跳》一课为例,教师以读写一体的理念为引领,将延伸阅读主题内涵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先带领学生回忆文中场景,让其重新关注人物在紧张情境下的心理波动。随后教师在黑板写下“心跳”一词,启发学生探究其背后的情感意味,让学生在思考中意识到心跳代表生理现象更暗示情绪起伏。教师在此基础上延展主题,将“怦怦跳”引向勇气、激动等更深层次的情感领域。课堂中段,教师需让学生围绕“心跳”的不同情境展开讨论,先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回忆生活中关于心跳的特殊瞬间,再对照文中描写的情境。教师需要强调心跳背后的情绪变化如何影响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思考写作中如何把抽象的情感借助具体的动作、语言表现出来。写作实践环节,教师提出以“我的心儿怦怦跳”为题展开写作的任务,但要求学生在构思时结合阅读中延伸出的主题内涵。学生构思过程中经过提醒,认识到心跳背后隐藏的心理状态,将紧张、激动或勇敢等不同感受化为具体的描写。教师巡视课堂时提示学生关注动作描写、心理刻画等细节,让阅读中体会到的主题元素成为写作的核心资源。
三、创设读写联动情境,提高运用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语用实践,阅读与写作整合探究要求教师需要将两者融合在同一情境中,带领学生在真实表达的氛围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文本变为情境资源并设定交际背景或表达任务,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此外,教师要强调语言的实践属性,注重在情境化表达中提升学生的语感及思维,鼓励其在互动及输出中运用所学。
教师可根据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课《生活万花筒》,采用读写一体的思路建立完整教学过程,先展示校园生活的图片并在黑板上写下“生活中的一瞬间”,让学生从注视画面的过程中迅速带入具体情境。随后带领学生朗读文段中“操场上传来清脆的笑声”有关生活片段的描写,引起学生的感官联想。紧接着,教师提问:“刚刚我们读到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课堂中的场景,现在请你回想一下印象深刻的瞬间并用一两句话描绘出来。”鼓励学生结合阅读体验描绘身边生活场景,而学生需要在小组交流中说出观察到的片段,并且用黑板上的关键词记录下来。教师巡视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动词或形容词的选择,强调语言要贴近真实场景。写作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以“生活万花筒”为题构思短文,写出某一场景的细节。学生在动笔前需要回顾文段中的语言特色,同时思考交流中记录下的素材。该过程强调要把阅读中积累的词语或句式自然融入表达,特别关注句子结构的丰富及情感渲染的到位。课堂尾声可邀请部分学生朗读习作片段,并在全班范围内互动,要求听者指出文中出现的精彩表达,再解释这些表达与阅读积累的关系。
结束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紧密结合阅读与写作能够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的成效,更有助于塑造其思维方式。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能够从具体阅读体验中积累语言材料,并借助写作实践拓宽思路。未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可引入智能技术,借助学习数据为每个学生定制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和写作任务,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精准聚焦每位学生的思维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
[1]仲海侠.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5,27(14):101-103.
[2]吕建毅.指向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5,(12):87-89.
[3]袁静.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5,(03):146-148.
[4]徐美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5,(06):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