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与育人价值分析

作者

李瑞云

杨陵高新第三小学 712100 陕西省咸阳市

2022 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数学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小学低年级学生(6-8 岁)注意力仅 15-20 分钟,对游戏形式天然感兴趣,却难理解 “数字意义”“加法本质” 等抽象概念,需具象情境支撑。

传统教学存在 “三难”:兴趣难激发(数字认读、计算练习枯燥)、理解难深入(仅讲算式难获实际意义)、习惯难养成(上课走神、练习敷衍)。游戏化教学构建 “可参与、可体验、可反馈” 场景,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活动,契合学生认知特点,落实新课标要求,具有实践意义。

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的应用策略

结合人教版 1-2 年级教材核心内容(20 以内数的认识、100 以内加减法、常见图形识别),从课堂全流程设计策略:

(一)游戏化导入:激活兴趣,衔接新知

导入环节(5-8 分钟)以短平快游戏吸引注意力,衔接新知。教 “20 以内数的认识” 时,设计 “数字寻宝”:教室藏 1-20 数字卡,学生分组寻找,找到后读数字并说 “比它大 1 的数”,游戏后以 “哪些是两位数”引新课;教 “常见图形” 时,设计 “图形摸箱”:不透明箱放课本、魔方等实物,学生闭眼摸物描述特征,他人猜形状,引出图形特征学习。这类游戏参与度高,为新知铺垫氛围。

(二)游戏化讲授:具象化抽象知识,深化理解

讲授环节(10-15 分钟)将抽象概念融入游戏,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本质。教“10 以内加法” 时,设计 “小动物分食物” 角色扮演:学生分 “饲养员”(持数字卡)和 “小动物”(持食物卡),计算 “分食物总数量”,直观理解 “加法是数量合并”;教 “100 以内数的顺序” 时,设计 “数字跳格子”:地面贴 1-100 数字格,学生扮 “数字小精灵” 按指令跳格说数,通过肢体运动理解数的顺序与增减。避免填鸭式教学,让学生 “玩”中建立具象认知。

(三)游戏化巩固:强化练习,避免枯燥

巩固环节(10-12 分钟)以竞赛、合作游戏强化应用。教 “20 以内退位减法” 时,设计 “计算闯关”:分三关答题,答对得 “星星”,答错可求助组员,星星多的组获 “数学小勇士”,设 “复活卡”(说计算方法复活),强化 “破十法” 应用;教 “图形拼组” 时,设计 “拼图合作”:每组用图形卡拼 “小房子”“小花”,分工完成并说 “用了哪些图形、各几个”,巩固图形识别与合作能力。将练习转化为挑战,提升效率[1]。

(四)游戏化评价:即时反馈,增强自信

评价环节(3-5 分钟)以趣味反馈让学生了解成果。设计 “数学成长树”:黑板画大树,学生有 “树叶卡”,游戏表现优秀者画 “笑脸”,课后贴树上展示进步;教 “分类与整理” 后,设计 “分类小法官”:展示作业,学生用手势判断对错并说理由,教师点评表扬。避免打分压力,激发持续学习动力。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的育人价值(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意识

低年级学生对游戏的天然兴趣,能转化为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实践显示,采用游戏化教学的课堂,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是传统课堂的 2.3 倍,课后 “主动做数学练习” 的比例从 35% 提升至 78% 。例如“数字跳格子” 游戏中,原本对数字不敏感的学生,会为了 “跳对格子” 主动记忆数的顺序,逐渐形成 “我想学好数学” 的主动意识。

(二)深化知识理解,构建具象认知体系

游戏化教学通过 “具象情境 + 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突破抽象知识的理解难点。如 “小动物分食物” 游戏中,学生通过 “分食物” 的实际操作,理解 “加法是数量合并”,而非单纯记忆算式;“图形拼图” 游戏中,学生在拼组过程中,能直观感知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圆形没有角” 等特征,构建起 “图形认知” 的具象体系,为后续几何学习奠定基础。

(三)培养综合素养,落实 “五育融合”

游戏化教学不仅传授数学知识,还能渗透德育、体育、美育等素养:德育方面,“拼图大合作”“计算闯关”等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规则意识;体育方面,“数字跳格子”“图形摸箱” 等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中适度运动,契合 “健康第一” 理念;美育方面,“图形拼组” 游戏中,学生用不同图形拼出 “小房子”“小花” 等美观图案,提升审美感知。这种 “以数育德、以数促体、以数启美” 的模式,落实了新课标 “五育融合” 的要求[2]。

(四)保护学习自信,避免 “数学焦虑”

低年级是 “数学焦虑” 的萌芽期,传统教学中 “答错批评、速度慢被催” 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游戏化教学通过 “复活卡”“成长树” 等设计,给予学生容错空间与鼓励:即使答错,也可通过 “求助组员”“说明思路” 获得认可;即使进步缓慢,“成长树” 上的 “笑脸” 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有效保护学习自信,避免过早产生 “数学难、我学不会” 的焦虑。

结语

游戏化教学适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与新课标要求,运用 “导入 - 讲授 - 巩固 - 评价” 全环节的游戏化设计方案,既能够化解传统教学存在的“兴趣低、理解难、焦虑生”弊端,还能于传授数学知识期间,增强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本领、学习信念,达成 “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 双重目标。若可进一步融合多媒体手段,让游戏变得更活泼、更具智慧,能更全面地展现游戏化教学的育人功效,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夯实数学学习的 “兴趣基石” 与 “素养根基”。

参考文献:

[1]吴慧娴.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13.

[2]彭旭.游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南北桥,2020,(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