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

作者

唐建明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大同初级中学陕西省安康市 725019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要求“初中阶段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路径”,并将整本书阅读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紧密绑定 通过完整阅读体验,学生既能积累语言素材、提升逻辑思维,又能感受文学审美、传承文化精神。探索契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

(一)助力语言建构的系统性

《朝花夕拾》的回忆性散文语言、《西游记》的古典白话语言等构成了整本书连贯的语言体系,学生完整阅读可逐步掌握“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人物对话的表达技巧”,搭建起系统的语言知识架构,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培养。

(二)推动思维发展的层次性

阅读整本书应历经“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探究主题”流程,像读《骆驼祥子》,学生要从梳理“祥子三次买车的情节”入手,接着开展“祥子性格从勤劳至堕落的转变剖析”,进而进行“对‘社会黑暗与个人命运’的主题探究”,以此逐步促进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满足“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

(三)深化审美与文化的融合性

各类书籍均包含大量审美元素与文化价值,像《红星照耀中国》体现的纪实美感与革命文化、《昆虫记》展现的科学美感与自然文化,学生通过完整阅读能全身心感受文学审美体验,同时领悟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达成“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提升。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策略(一)书目选择:兼顾“课标要求”与“学生适配”,奠定阅读基础

1.依托课标,分层推荐

以课标推荐的书目为重点,按照“难易度”进行层次划分,以七年级为例,推荐“故事性强、语言浅显”类作品,像《朝花夕拾》《西游记》青少年版,重点围绕“语言积累与情节梳理”,实现基础素养提升;八年级所选读物倾向“思辨性强”的作品,着重开展“人物分析与主题探究”,增强思维能力;针对九年级学生,推荐具备“文化内涵深”特质的作品,如《水浒传》《简·爱》,进一步提升“审美鉴赏与文化理解”能力,贴合中考需求[1]。

2.结合学情,拓展书目

依照学生兴趣点与生活体验,添加“适配性”书目,面向“喜欢科幻”的学生群体,推介《海底两万里》,引领其于阅读中领会“科学想象与人文关怀”;面向“关注成长”的学生群体,《城南旧事》获推荐,借“英子的成长故事”达成“情感体验与审美感知”的培养。拓展书籍应与核心素养目标挂钩,防止出现“为读而读”情况。

过程指导:搭建“阶梯式支架”,落实素养培养

1.读前: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规避“直接布置阅读任务”的方式,利用“情境导入”唤起阅读意愿,于学生开启《西游记》阅读前,展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影视片段,抛出问题“你觉得孙悟空为什么会被唐僧误会?,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开展阅读;另外明确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像规定“本次阅读需掌握‘古典白话的基本表达’(语言素养)、‘分析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思维素养)”,让学生具备明确的阅读指向[2]。

2.读中:方法引路,分层推进

着眼于学生“读不深、读不透”难题,供应“具象化阅读工具”,开展分阶段引导,于基础层级(语言与情节范畴)规划“阅读任务单”,像整理《骆驼祥子》“三次买车、三次失车”的情节,记录“祥子语言的转变”,收集语言资料,达成“语言建构”素养要求。进阶层(聚焦人物与思维)安排“小组讨论”,像在研读《红星照耀中国》期间,就“斯诺为什么认为红军是‘不可战胜的队伍’?”展开讨论,促使学生从“人物事迹”(像毛泽东生活艰苦)、“精神品质”(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层面剖析,增强“思维深度”。在审美与文化的高阶层面组织“审美鉴赏活动”,像在研读《朝花夕拾》期间,要求学生挑选“最触动你的段落”,剖析“作者怎样用文字构建‘童年乐趣’的画面感”,领略散文的审美价值内涵,实现“审美鉴赏”素养的落实。

3.读后:迁移运用,深化理解

防止“读后即止”现象,实施“迁移性活动”,推动核心素养落实,以阅读《昆虫记》为契机,组织“‘我眼中的昆虫世界’小作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仿照法布尔“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结合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昆虫实例(如蚂蚁搬家)来进行写作,实现语言能力的迁移,又强化“热爱自然”的文化认知;开展《水浒传》阅读活动后,开展“‘英雄行为’辩论会”,围绕“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是否为‘正义行为’”展开探讨,培育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本领[3]。

(三)评价反馈: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衡量素养发展

教师评价聚焦于“素养目标达成度”;学生开展自评时,重点关注“阅读方法的掌握”,像“我是否学会了梳理情节”这类情况;同伴相互评价聚焦“讨论参与度”,打造多元评价的闭合循环,保障评价的全面与客观。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并非“简单提升阅读数量”,而是借助“适配的书目、阶梯式的指导、多元的评价”,使学生历经完整阅读过程,实现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段明磊.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混合式教学[J].天津教育,2025,(01):147-149.

[2] 梁 瑞 芳 . 初 中 语 文 整 本 书 阅 读 教 学 策 略 探 究 [J]. 学 周刊,2025,(03):92-9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5.03.031.

[3]刘鑫.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探究[C]//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第三届教育 信 息 技 术 创 新 与 发 展 学 术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甘 肃 省 定 西 市 通 渭 县 华 家 岭 教 育 学区;,2024:276-278.DOI:10.26914/c.cnkihy.2024.07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