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的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张洲艳
惠州市合生实验学校
一、引言
德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塑造学生品格、培养社会责任感的使命。但传统初中德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体验” 的问题,教师依赖 范宣讲,导致学生难以将道德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出现知行脱节。 实道德体验场景,让德育从书本中走向生活中。基于生活情境的德育生 通过模拟或再现生活中的道德困境、价值选择等场景,引导学生在体验、思考与实践中理 道德内涵, 形 道德判断能力。研究这一教学策略,对提升初中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意义重大。
二、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教材案例多为理想化情境,与学生校园、家庭、社会生活差距大,过度强调 “英雄式” 道德行为,忽视日常场景中的道德选择,让学生觉得德育与己无关[1];二是教学方法缺乏生活体验,教师多采用 “讲解 — 背诵 — 考试” 模式,侧重知识点记忆,缺少生活情境中的体验与感悟环节,难以引发情感共鸣;三是评价方式侧重认知层面,以书面测试成绩为主,关注道德概念记忆,忽视生活中的实际行为表现,导致重知轻行,背离德育培养实践能力的初衷。
三、基于生活情境的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策(一)创设真实生活情境,激活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的形成离不开对生活的感知,教师需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中挖掘德育素材,创设可体验、可参与的情境。校园生活方面,可围绕课堂礼仪、小组合作中的责任、校园环境维护等主题设计情境。例如,在责任主题教学中,模拟小组作业分工后有人敷衍了事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负责人、敷衍者以及其他组员,通过对话、辩论体会责任对集体的意义。家庭生活方面,结合亲子沟通、家务劳动等日常场景设计讨论话题。如引导学生回忆父母加班后自己如何做,答应帮父母做家务却忘记时的感受,在分享中理解感恩与守信的内涵。社会生活方面,选取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进行情境分析。比如,针对共享单车乱停放、垃圾分类等问题,让学生以社区志愿者的身份提出解决方案,在思考中培养公共意识。通过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德育内容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问题,使学生意识到道德规范存在于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二)设计生活化实践活动,深化道德体验
实践是道德情感转化为行为习惯的关键,教师需组织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认知,在体验中深化感悟。一是开展生活微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日常中完成可操作的道德任务,如为家人做一顿饭,连续一周记录自己的承诺与践行情况,帮助同学解决一个小困难等,并通过班级分享会交流感受。这种小而具体的实践,能让学生在成就感中体会道德行为的价值。二是组织社会生活体验活动。结合公共秩序、关爱他人等主题,带领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探访养老院、协助交通疏导、参与环保公益等。在养老院探访活动中,学生通过与老人聊天、帮忙打扫卫生,直观感受关爱他人不仅是口号,更是具体的行动,这种情感体验远胜于课堂讲解[2]。三是设计生活矛盾解决活动。针对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道德困境,如朋友邀你一起逃课时该怎么办,看到同学时被欺负是否要挺身而出等,组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道德规范指导行为,形成自主判断能力。
(三)优化生活化评价体系,促进知行统一
德育评价应从关注认知转向关注行为,建立与生活实践挂钩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生活习惯。一是实施行为跟踪评价。设计《学生生活道德记录表》,由学生、同学、家长、教师共同记录学生在日常中的表现,如是否按时完成班级值日,与家人沟通时是否尊重和耐心,遇到矛盾时是否能主动化解等,定期汇总分析,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二是采用情境化评价任务。在学期末布置生活化考核任务,如让学生策划一次家庭感恩日活动并记录过程与家人反馈,或针对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设计改进方案并尝试落实。通过评价学生在真实任务中的表现,而非书面答案,更能反映其道德实践能力。三是注重评价的激励性与引导性。教师在评价时多肯定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道德的努力,如“你主动帮同学补习功课,体现了互助精神”,而非仅指出不足。同时,针对知行脱节的学生,通过个别交流分析原因,如“你知道要节约粮食,但午餐仍有剩饭,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改进”,引导其在生活中逐步完善行为。
四、结论
基于生活情境的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本质是让德育回归生活、融入生活。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设计生活化实践活动、优化生活化评价体系,能有效解决传统德育知行脱节的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道德内涵,在实践中养成良好品格。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始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尊重其认知规律与个性差异,避免将生活化教学形式化。只有让德育真正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玉转.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 的应用[J].华夏教师,2024,(23):93-95.
[2]付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38):3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