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严婷婷
宁波市海曙第三外国语学校 315171
一、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强调数学教育需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传统单课时教学因碎片化知识传授、缺乏系统性思维训练,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主题为统领、以问题为驱动、以素养为目标,通过重构知识网络、优化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发展的空间,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2.1 大单元教学的定义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它围绕特定的教学主题或专题展开,通过整合分散的知识点,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不以下课为结束标志,而是以学生学会、目标达成为结束标志,体现了其系统性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
2.2 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形成整体认知:大单元教学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有机串联和综合,形成全面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培养核心素养:通过探究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等核心素养。
促进合作交流: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推动教学改革:大单元教学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改革的要求,通过结构化教学和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推进初中数学教学优化。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
3.1 核心素养的数学学科表达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大维度。其本质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能力—思维—价值”的有机统一。例如,函数单元需培养学生从变量关系中抽象数学模型(数学抽象),通过逻辑推理验证函数性质(逻辑推理),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
3.2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特征
整体性:打破教材章节界限,以主题统整相关知识点,构建“结构化”知识网络。例如,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整合为“函数”大单元,揭示函数概念的共性与差异。
情境性:通过真实问题情境驱动学习,如设计“校园节水方案”“商品利润优化”等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进阶性:设计分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记忆、理解)向高阶思维(分析、评价、创造)跃迁。例如,从“识别函数图像”到“分析函数性质”再到“设计函数模型”。
四、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
4.1 科学划分单元,明确单元目标
依据教材和学生需求划分单元: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需求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划分数学大单元。例如,可以将“有理数”单元整合正负数、数轴等概念,并嵌入加减法运算,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明确单元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能力水平,确定每个单元的基本目标,并将其与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单元中,可以设定目标为: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通过解方程的过程,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
4.2 整合知识资源,构建大单元教学框架
围绕核心概念整合知识点:教师应围绕核心概念,整合相关知识点与例题,构建大单元教学框架。例如,在“几何图形”单元中,可以整合点、线、面、体等概念,通过具体例题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设计层次清晰的问题序列:教师应设计一系列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激活数学思维。例如,在“函数”单元中,可以设计从简单函数图像到复杂函数性质的问题序列,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4.3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生活实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引入等方式,构建贯穿大单元始终的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主题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概率”单元中,可以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等生活实例引入概率的概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率的意义。
设计真实项目:教师可以引入与数学大单元内容紧密相关的真实项目,如“校园全等三角形探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升数学应用素养及实践能力。
4.4 细化教学内容,构建大任务
设计学习任务:教师应围绕课程主题,将知识点融入每个课时,设计学习任务。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单元中,可以设计“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交流,深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提供学习支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如思维导图、学习指南等,帮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明确各概念间的关联与层级。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单元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串联起相关概念、解法与应用问题。
4.5 丰富活动形式,实现大效果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丰富活动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统计与概率”单元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统计数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应用。
注重评价反馈: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五、结论与展望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通过主题统整、问题链驱动与多元评价,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养”的转变。实践表明,大单元设计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水平与问题解决能力。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
跨学科融合:如何将数学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结合,设计综合性大单元;
技术赋能: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问题链设计与评价反馈;
差异化教学:如何针对不同学情设计分层大单元,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通过持续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初中数学教育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其终身学习与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霞.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 . 2025 (08)9-11.
[2] 杨长秀.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 . 2025 ,11 (12)40-42.
[3] 韩珍珍.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J].数理天地(初中版) . 2025 (06)40-42.
[4] 吕永辉.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J].读写算 . 2025 (07)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