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厂(VPP)架构下海量分布式光伏资源聚合与参与电力市场的竞价策略研究
乐海宝 毛凡
湖北零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430061
引言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推动下,分布式光伏凭借清洁、可再生的优势实现快速增长。然而,单个体量小、分布分散、发电出力受天气影响显著等特点,导致分布式光伏难以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大量资源被闲置或无序接入电网,造成能源浪费与系统调度压力。
虚拟电厂(VPP)作为一种新型电力系统协调管理模式,通过整合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可控负荷等资源,形成具备统一调度能力的“虚拟”发电实体,有效解决了分布式资源的碎片化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 VPP 架构下海量分布式光伏资源的聚合机制与竞价策略,对提高光伏消纳率、促进电力市场多元化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一、虚拟电厂(VPP)架构与分布式光伏资源聚合模式
(⟶) VPP 基本架构
VPP 架构以“分层协同”为核心,主要包括物理层、通信层与决策层三个部分:
1.物理层:由海量分布式光伏电站、储能系统(如蓄电池、飞轮储能)、可控负荷(如工业空调、电动汽车充电桩)等组成,是VPP 的资源基础。
2.通信层:依托 5G、物联网(IoT)、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物理层设备与决策层的实时数据交互,完成出力预测、状态监测等功能。
3.决策层:通过智能算法对聚合资源进行优化调度,制定市场竞价策略,是VPP 的“大脑”
(二)分布式光伏资源聚合模式
根据聚合主体与资源所有权的不同,分布式光伏资源聚合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集中式聚合:VPP 运营商直接与分布式光伏业主签订协议,获得资源调度权,统一参与市场交易。该模式适用于小型户用光伏或分散式工商业光伏,聚合效率高,但业主自主性较弱。
2.分散式聚合:分布式光伏业主保留部分调度权,通过 VPP 平台自主申报出力计划,VPP 仅负责协调优化与市场代理。此模式更适合大型工商业光伏,业主参与度高,但需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
3.混合式聚合:结合集中式与分散式优势,对小型资源采用集中管理,对大型资源保留自主决策权,平衡聚合效率与业主权益,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模式。
交易成本理论分析:集中式聚合降低交易成本但增加代理成本,分散式聚合反之;混合模式本质是科斯产权理论在能源领域的应用,通过权责分割实现帕累托改进。
(三)聚合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1.出力预测技术:
⑴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如LSTM、随机森林),结合历史发电数据、气象预报(光照强度、温度、云层覆盖),精准预测分布式光伏的短期(15 分钟-24 小时)与中长期(1-7 天)出力,为资源聚合与竞价提供数据支撑。⑵不确定性风险量化模型,采用条件风险价值(CVaR)度量气象不确定性损失,构建目标函数:max[E(R)
−λ·CVaRα],其中E(R)为预期收益,λ为风险厌恶系数,α为置信水平。
2.协同调度技术:
⑴基于优化模型(如混合整数规划、粒子群算法),协调光伏出力与储能设备充放电策略,平抑出力波动。例如,在光照充足时,优先消纳光伏电力,多余电量存入储能;光照不足时,释放储能电量补充缺口。
⑵建立日前+日内+实时三阶段调度框架:日前阶段,基于NWP 气象数据,以中长期合约收益最大为目标;日内阶段,结合卫星云图修正预测,滚动优化储能充放电计划;实时阶段,通过预测控制 MPC(Model PredictiveControl)模型跟踪现货价格波动,响应偏差罚款机制。
3.安全通信技术:采用加密传输、边缘节点身份认证等手段,保障海量光伏设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实时性,避免信息泄露或恶意攻击导致的调度失误。
二、电力市场环境与分布式光伏参与路径
(一)当前电力市场交易体系
我国电力市场正逐步形成“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辅”的格局,主要交易品种包括:
1.中长期交易:交易周期从月度到年度,通过签订合约锁定电量与价格,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2.现货交易:以日或小时为周期,反映实时电力供需关系,价格随市场波动(如用电高峰时段价格较高)。
3.辅助服务市场:包括调峰、调频、备用等,分布式光伏可通过 VPP 聚合后提供灵活性资源,获取额外收
VPP 聚合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的路径
1.中长期合约交易:VPP 根据分布式光伏的中长期出力预测,与电网公司、售电公司签订电量合约,提前锁定大部分发电量,保障基础收益。例如,某地区VPP 聚合1000 户分布式光伏,通过预测年发电量约1200 万千瓦时,与当地电网公司签订年度合约,约定基准价格为0.38 元/千瓦时。
2.现货市场竞价:针对短期出力波动部分,VPP 参与现货市场实时竞价。在光照优于预期时,增加现货市场申报电量,获取高价收益;光照不足时,减少申报或从市场购电履行合约,降低违约风险。
3.辅助服务市场:利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的协同调度能力,提供调峰服务。如在用电高峰时段,VPP 通过储能释放电量补充供电缺口,获得调峰补贴。
三、VPP 架构下分布式光伏的竞价
(一)竞价策略设计原则
VPP 竞价策略需兼顾“收益最大化”与“风险可控性”,核心原则包括:
1.以精准的出力预测为基础,避免因申报电量与实际出力偏差过大导致的罚款(如现货市场偏差电量需按惩罚性价格罚款)。
2.综合考虑市场价格波动、气象不确定性、储能成本等因素,动态调整报价策略。
3.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合作,例如在中长期合约中适当让利,换取稳定的交易份额。
(二)根据政策优化适配竞价策略
结合光伏出力曲线与用户负荷特点,尽量在午间高价时段申报电量(如北京、上海、重庆三个城市的中午是尖峰时段),夜间低负荷时减少申报电量。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在平抑出力波动中的作用,提高VPP 架构对高价时段的响应能力。
(三)考虑风险对冲的混合竞价策略
为应对气象突变(如突发阴雨)导致的出力骤降风险,VPP 可采用对冲风险策略:
1.根据电力市场的历史数据和预期走向签订中长期合约锁定基础电量,降低因出力骤降风险带来的价格波动。2.针对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VPP,可与储能厂商签订容量租赁协议,在出力不足时快速调用外部储能资源,保障合约履行。
四、案例分析
以我国某省级 VPP 项目为例,该VPP 聚合了5000 户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5 万千瓦)、2 万千瓦储能及万千瓦可控负荷,参与当地电力市场交易:
1.资源聚合阶段:采用混合式聚合模式,对3000 户户用光伏实行集中管理,对2000 户工商业光伏保留 50% 调度权;通过 LSTM 算法预测出力,短期预测误差控制在 8% 以内。
2.竞价策略实施:在中长期交易中锁定 60% 发电量(约 3600 万千瓦时/年),基准价格 0.39 元/千瓦时;高峰段申报价格比中长期合约基准价(0.39 元/千瓦时)高 10%-15%⋆ ”,平段按实时价格调整,低谷段仅调用储能参与调峰。
3.实施效果:项目运行一年后,分布式光伏利用率从 65%提升至 92% ,VPP 年总收益增加约 280 万元,同时为电网提供调峰服务120 次,获得辅助服务收益35 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五、现存问题与优化建议
(一)现存问题
1.技术层面:分布式光伏出力预测精度受气象数据质量影响较大,极端天气下误差可达20%以上;海量设备接入导致通信网络负荷过高,存在数据延迟风险。
2.市场机制层面:部分地区电力市场对VPP 的准入门槛过高(如要求最小申报容量 5 万千瓦),限制了中小规模VPP 参与;辅助服务收益难保障的本质是灵活性资源定价缺失,当前调频补偿仅按容量付费,未体现爬坡速率、响应延时等关键参数价值,建议引入性能指标加权付费机制(如PJM 市场的RegD 信号)。
3.利益分配层面:分布式光伏业主与VPP 运营商的收益分配比例缺乏统一标准,易引发纠纷;储能设备的高成本导致VPP 盈利空间受限。
(二)优化建议
1.技术优化:引入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等技术提升气象数据精度;采用边缘计算减少数据传输量,降低通信延迟;开发更鲁棒的预测算法(如融合气象雷达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
2.政策与市场机制完善:
⑴降低VPP 市场准入门槛,允许小规模聚合资源参与交易,需配套金融担保机制(借鉴加州CAISO 经验,允许中小VPP 通过履约保函+差额结算方式参与市场,既控制信用风险,又激活长尾资源)。
⑵建立辅助服务市场动态定价机制,根据资源灵活性价值制定合理补贴标准;建立健全绿电交易机制,包括双边协商、挂牌交易等,鼓励发用 多年 电力购买协议,常态化开展中长期分时段或带电力曲线的绿色电力交易。在交易中,分别明 电能量价格和绿证价格,除国家相关规定外不得限制交易价格或者指定价格。
3.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收益透明化分配(如按光伏实际发电量比例分成);鼓励“光伏+储能”联合投资模式,通过政策补贴降低储能成本。
六 结论
虚拟电厂为海量分布式光伏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创新路径,通过分层架构实现资源聚合,结合差异化竞价策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可显著提升光伏消纳率与经济效益。未来需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完善市场机制与利益分配体系,推动 VPP 模式规模化应用,助力能源转型与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
(一)理论贡献凝练
1.聚合范式创新:提出"产权-控制权"二维度聚合分类法,证明混合模式可有效提升社会福利;
2.策略设计突破:构建CVaR-Stackelberg 混合决策模型,解决高渗透率VPP 的市场力滥用风险;
3.机制设计启示:揭示灵活性资源定价缺失是制约VPP 发展的制度瓶颈。
(二)未来研究方向
1.跨链协同机制:探索区块链+联邦学习实现多VPP 资源互济;
2.碳电耦合交易:研究绿证-碳配额-电力合约组合出清模型;
3.极端气候韧性:发展台风路径下分布式资源鲁棒调度算法。
【参考文献】
[1] 汤晨阳,王磊, 江伟建.计及不确定性风险与电能贡献度的多虚拟电厂协同优化策略[J].电力建设,2025,46(07):27-41.
[2] 吴玫蓉,李旭涛,白杨,等.虚拟电厂参与能量-调频市场竞价策略研究[J].宁夏电力,2025,(03):13-21.
[3] 方林波, 彭伟, 赵福林, 等. 虚拟电厂的现状与发展概述[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30(02):36-43.
[4] 王锡凡,王秀丽,赵学深.《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3, 47(15):1-14.
[5] 康重庆等. 《虚拟电厂博弈行为分析与规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4,48(2):1-14.
6] Weiss, J. (2023). VPP Business Models in Europe. Energy Policy.183(5): 1138-1152.
[7] Nelson, T., et al. (2024). Australian Energy Market.Australian Energy Market Commission (AEMC). ER026: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