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区域进行市场营销,坚持以干促揽、滚动发展
戴波
中建四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路桥分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一、目前的行业背景
1.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基础设施业务正面临政府财政紧张,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被削减或被压缩,施工单位的利润空间被挤压。
2.行业内其他基础设施施工企业同样面临生存危机,企业之间为争夺业务竞争激烈,行业高度内卷。
3.基础设施投资的区域温差明显,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向经济发达省份发达地区汇集,越发达地区面临越激烈的竞争。
4.我们有的基础设施公司被亏损项目拖累,无法做到轻装上阵。
5.新基建成为了投资热门,但传统施工企业在新基建领域积累的经验有限,当下和这些领域的专业公司竞争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6.建筑业持续下行,从业人员情绪悲观,外部人员看衰越发明显,进一步拉低了市场对基建领域的发展预期及整体估值。
二、如何发展传统施工企业基础设施业务
1.以核心区域深耕代替广撒网式的市场营销
当前的问题:市场营销过于分散,撒豆成兵的策略不一定适用于当前的竞争形势。
问题分析:作为规则制定者的地方政府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以前是财大气粗主打一个雨露均沾,现在是精打细算琢磨着共担风险。施工单位寄希望于通过一个项目赚得盆满钵满,完工后迅速与当地剥离的策略是没办法实现的,需要长期经营。更有甚者,浅尝辄止的营销策略连项目的门都摸不着,零零散散的星星之火,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在浪费宝贵的资源,很难形成区域发展的燎原之势。
解决办法:
(1)要彻底摒弃过去市场营销工作到处打游击的方式,各个分公司应该在局划定的几大发展区域内成立营销点,用“ 不撞南墙心不死,接不到活誓不罢休” 的胆量与气魄,把区域深耕做到彻彻底底。
(2)要全面聚焦重点项目、重点业主,分公司领导班子牵头将项目情况和资源摸透,想方设法排除竞争对手,必要时更高级别领导出面对接。
2.聚焦传统基础设施业务,稳定基本盘
当前的问题:现阶段传统基础设施项目数量减少,体量减小,质量变低,要求变高,竞争变大。
问题分析:传统基础设施业务缩减趋势明显,但总理202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燃气、给排水、热力、地下管廊等建设和协调管理。
解决办法:
(1)应该紧扣政策导向,快速应变,立即加大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的基础设施业务,在各自营销区域业主的对接频率。
(2)公司在相关专业的人员配置,类似项目投标参照,类似项目业绩搜集等方面提前着手准备。
(3)继续深化铁路、公路、桥梁、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业务的营销,并加强上述在建项目的履约管理。
3.瞄准新基建领域的细分赛道,想方设法拿到入场券,打造公司新名片
当前的问题:大多数基础设施公司一直从事传统的基础设施项目,对于新基建领域需要从“ 0′′ 到“ 1” 进行二次创业。
问题分析:首先,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基础设施市场是看重企业过往类似业绩的,这一点我们没有优势;其次,从承接项目的角度来看,这项工作需要从“ 0′′ 到“ 1” ,这比起过往的从“ 1” 到“ 100” 困难多了;再次,从竞争角度来看,这个赛道上原本就聚集了众多的“ 资深玩家” ,我们很难找到突破口,且圈内企业会想方设法将“ 搅局者” 拦挡在圈外。
解决办法:
(1)要拿出十多年前公司的前辈们突破自我、干事创业的勇气和智慧,下定决心进行二次创业!
(2)找准企业在新基建领域计划进入的赛道,如水利水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新型储能、超级充电站等,千方百计找出破圈的办法,可以是找到“ 圈内” 企业进行合作,或者是通过增加自身施工资质拿项目,或者是积极主动参与投标等。
(3)拿到项目后要优质履约,将其打造成企业新基建的名片,努力将新基建业务打造成企业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4. 全力以赴抓履约,以干促揽、滚动发展
当前的问题:部分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履约不到位,未能实现以现场促市场。
问题分析:目前我们身边有些基础设施项目,刚进场时踌躇满志,各项数据表现亮眼,形势一片大好;干到一半上级来问时,回复说有压力,当初对困难的预估不够充分,但项目正在努力克服;临近收尾了,项目各项指标挂红线,但已经回天乏术。
从项目角度来看,可能的原因有管理人员不称职,项目管理松懈,项目的质量管理、工期管理或安全管理出问题等;从分公司角度来看,可能的原因有 A 值测算不准,项目策划不到位,或未按照项目策划实施,公司在过程中将项目资金抽走,公司管控不到位等。
解决办法:
(1)要尽快摆脱已完工的亏损项目对企业的影响,在新项目和老项目之间要实现“ 经济隔离” ,严禁将新项目的资金挪用到老项目。
(2)坚定不移落实“ 经营项目就是经营市场” 的理念,项目有维护公司品牌,促进承揽新项目责任。
(3)严格执行人才竞聘选拔制度,关键岗位人员公开竞聘上岗。
5. 向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当前的问题:部分基础设施项目不赚钱反而亏钱。
问题分析:从项目角度来看,可能有项目付款不好,项目管理粗放,项目人员责任心或能力水平不达标,项目策划不到位,项目策划执行不到位等原因;从分公司角度来看,可能的原因有项目承接质量有先天劣势,A值太低,B 值难以落地等。
解决办法:
(1)实行基础设施项目工资总额包干管理。
(2)提升项目策划的精准性、可执行性,加强进度监督考核动态跟踪(3)全力以赴确保A 值的实现,千方百计达成B 值,努力完成C 值。
(4)加强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监督考核动态跟踪,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6.要未雨绸缪,持续探索下一个基础设施的新机遇当前的问题:基础设施领域同质化激烈竞争,企业存在周期性低谷期
问题分析:首先,基础设施领域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重的市场,这就造成了一旦一个领域成为热点,我们就需要和众多同行在同一起跑线直接竞争,甚至在落后身位的位置竞争。其次,由于每个热点赛道都是有周期性的,当热点出现时大家会“ 一哄而上” ,直至将未来十年的项目都提前干完了,再“ 一哄而散” ,不具有可持续性。
解决办法:
(1)企业经营者需要不间断分析国家发展布局,寻找基础设施领域新机遇。
(2)在大部分同行业竞争对手尚未进入某一领域之前,提前布局谋划,从施工资质储备、专业团队储备、经营渠道储备、优质业主储备、业绩储备等方面打好提前量。
(3)当新机遇来临时要迅速反应,快速行动,利用前期建立起来的优势抢占先机,实现企业持续经营。
7.加强营销人才队伍建设,广泛搜罗营销精英当前的问题:部分企业的营销队伍大而不强。
问题分析:现有的营销人员大多数是近 3 年从公司其他岗位转岗加入的,对营销工作缺乏系统性理解。同时,由于营销人员家庭背景和社会经历的原因,大多数的营销人员并没有营销渠道或营销能量。
解决办法:
(1)在营销区域当地寻找营销精英,找到打开各区域市场的那把“ 钥匙” 。(2)制定完善的营销课程,通过组建营销人员学习班的方式,组织营销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3)加强对既有营销人员的管理与量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