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机制构建

作者

佟祎

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110034

前言

数据整合是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然而实际上由于数据格式存在差异,若仍旧采取统一处理方式,会影响数据整合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还要探寻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将监测数据有效整合,同时要建构建共享机制,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 要数据支持,可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多部门、多领域数据流通与协同的目的。下面将从数据整合和共享机制构建两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启发。

一、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数据的整合

(一)数据预处理技术

为有效整合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数据,可采用数据预处理技术,进而需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进一步将噪声、重复、错误数据去除掉,避免因数据不准确而影响后期分析的可靠性。具体可采用自动化算法与人工核验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数据清洗质量和效率。同时,要将数据转换,换言之,要统一数据格式、编码等,因为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数据的来源往往不同,所以要想使不同来源的数据格式兼容,可通过数据转换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从而为跨系统数据共享清扫障碍,也为后续整合分析奠定了高质量数据基础[1]。

(二)数据融合技术

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数据的整合,还要从数据融合技术角度着手,进而对工作人员提出高标准要求,能树立大数据应用意识,而数据融合技术的出现也为数据整合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工作人员需通过多维度整合,实现国土空间监测数据价值增值的目的。同时,还可基于模型的融合构建数学模型,以实现数据有效融合目的。例如,将建筑物轮廓特征与不动产登记数据关联,提升权属核查精度。或者,在融合气象监测数据与地表沉降数据时,可通过回归模型量化降水与沉降量的关联关系,进一步增强预测的科学性。

(三)空间数据处理技术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数据整合带来了技术支持,我们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空间数据的存储、分析与展示。之所以能达到这一效果,主要是由于此技术通过矢量数据模型,将地块、道路等要素的空间关系储存起来,然后利用技术手段来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数据空间关联[2]。例如,某污染源周围存在哪些敏感地区,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如,通过地图可视化直观展示国土空间的布局。不可忽视的是,可使用遥感(RS)技术,获取大面积空间信息并与其他数据整合,该技术通过借助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快速获取大范围地表信息,并与GIS 数据联动实现动态监测,可为规划调整提供了可靠的空间数据支撑。

二、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数据共享机制构建(一)组织管理协调机制

目前,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期间仍旧面 应积极构建监测数据共享机制,以保障规划工作高质量实施,而在构建机制时,还应从组织管理协 ,如可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并由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主要统筹各部门数据整合与共享工作,以保障工作能顺利实施,进而通过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助力工作顺利实施。同时也要明确划分各部分岗位职责,通过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例如,环保部门,需提供生态指标数据;建筑部门则要提供建筑物的监测数据,要让各部门能清晰认知自身的职责,通过相互帮助,促进数据实时共享。必要时,还可建立线上平台,促使各部门有效联动起来,从而打破部门壁垒,最后通过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与数据交流,取得理想效果。

(二)平台建设与运行机制

对于城市国土空间来讲,在构建监测数据共享机制期间 还应从 建设与运行机制方面着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平台的建设需从多 等基本架构,不同的架构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如,数据层, 提供标准化接口支持跨系统调用。还应积极开发平台功能, 的后期运行维护也尤为重要,及时更新内部数据,要加强系统安全维 坏。相关技术人员应发挥职能作用,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修复或者是升级,将潜在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

(三)数据安全管理机制

互联网时代下,数据安全成为了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其中,完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能为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数据共享机制的构建提供有力保障,具体可设置不同用户访问权限,只有具有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系统的数据,以从源头上避免因人员操作不当致使数据丢失损坏。如,对于公众而言,应赋予其享受访问基础地理数据的权限。而对于涉密宗地数据,则不允许公众随意访问,仅向审批部门开放编辑权限,进而通过实时分层权限管理,能降低共享数据丢失、泄密等不良安全事件的发生。还可采取加密技术对重要的共享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在数据传输与储存过程中同样要进行加密处理,以实现双重保护。安全审计方面也要引起中海,需要国土空间工作人员及时记录数据、操作日志并进行安全审计,对于异常访问也要及时予警告,可保障共享数据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结语:

总之,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监测数据整合与共享机制的构建也尤为重要,能保障国土空间规划朝着理想方向顺利实施。因此,需立足实际提出有效的建议,以推动数据整合与共享工作的系统化推进。

参考文献:

[1]王文跃,王娟,陈鹏坤,谢飞龙,张鹤,卢海萌.我国制造业质量大数据整合共享对策[J].通信

[2]孔秀格.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多源异构数据整合[J].内江科技,2024,45(11):20-21+33.

[3]张海珍.国土空间规划中多源数据整合研究探讨[J].价值工程,2020,39(26):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