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建构区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行动研究

作者

张亚娟

康保县城关小学附属幼儿园 076650

引言:幼儿园建构区游戏作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促进幼儿认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操作与探索,幼儿能够在搭建与创意过程中体验材料的多样性,发展空间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在建构区的指导往往存在把握不当的情况:有的教师过于放任,缺乏有效引导,导致幼儿活动目标模糊;有的教师则过度干预,使游戏失去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意义。因此,如何在建构区游戏中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师指导策略,既保障幼儿自主,又实现教育价值,是亟需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方法论,试图通过实践、反思与调整,总结出幼儿园建构区游戏中教师指导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学前教育提供参考。

一、理论与现实背景分析

1.1 建构区游戏的教育价值

建构区游戏是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重要板块,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搭建活动,更是幼儿通过操作建构表达思想、展示创意的重要方式。建构区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学习情境,材料的多样性和操作的自由性使幼儿能够在其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研究表明,幼儿在建构活动中能够形成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建立空间方位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建构区游戏还具有社会性功能,幼儿在合作搭建中学会沟通、协商与合作,逐步形成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对教师而言,建构区也是观察幼儿兴趣、能力与心理发展的重要窗口。

进一步来看,建构区游戏还在潜移默化中培 儿的审美意识与情绪调控能力。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会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材料、调整结构、装饰 向,也能帮助他们在失败与重建的过程中学会情绪调节和耐心坚持。 适应也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它为科学探究和工程思维的萌 、稳定、对称等物理学和数学概念;另方面,它通过集体互动增强幼儿 他人分享资源、交流想法和解决冲突。由此可见,建构区游戏不仅是单纯的娱乐活动,更是促进幼儿综合发展的重要教育载体。

1.2 教师指导的必要性与困境

尽管建构区本质上是幼儿主导的游戏活动,但教师的指导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效的教师指导并不是单纯的干预,而是以支持、引导和启发为核心的教育行为。然而,在现实操作中教师面临诸多困境。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建构区游戏的价值认识不足, 仍停留在 让孩子 的表层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实践中往往出现两极分化:要么过度放手,使幼儿缺乏挑战与提升;要么过度指导,限制幼儿自主性。此外,教师在材料投放、问题设计与评价反馈等环节也存在经验不足的现象,导致建构区游戏的教育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因此,系统化研究教师指导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更为具体地说,教师在建构区指导中往往缺乏动态调控的意识和能力。一些教师倾向于事先设定固定的目标和玩法,忽视了幼儿个体差异和创造性探索的需要;另一些教师则在活动中完全放手,未能及时捕捉幼儿在思维困境中的契机,错失了最佳引导时机。同时,教师在建构区的语言运用上也存在不足,容易使用指令性语言而非启发性提问,使幼儿形成依赖而缺乏自主思考。加之班级人数较多、教师精力有限,往往难以顾及所有幼儿,导致部分幼儿在活动中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再加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机会有限,缺乏系统培训和反思平台,也使得其指导能力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由此可见,教师在建构区指导中所面临的困境不仅是实践问题,更反映了理念更新与专业成长的紧迫需求。

二、行动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2.1 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强调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与改进。研究对象为某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游戏活动,研究者与班级教师共同参与,主要采取以下步骤:第一,前期调查,了解教师在建构区的指导现状及幼儿的活动表现;第二,设计方案,确定改进的指导策略并制定行动计划;第三,实施行动,教师在建构区中按照方案开展指导;第四,观察与记录,研究者对幼儿表现和教师行为进行系统记录;第五,反思与调整,根据观察结果优化策略;第六,循环往复,直至获得较为理想的指导模式。

2.2 指导策略的探索与调整

在行动研究的循环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逐步明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创设方面,教师根据主题合理布置空间与投放材料, 能够在多样化材料 1 择并激发创造欲望;第二,提问方式上,教师注重使用开放性问题 思考和 你打算怎么让这个房子更稳固呢?”;第三,合作引导上,教师鼓励幼儿在 合作,通过角色分配与任务共享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第四,评价机制上,教师采用鼓励性与反思性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引导幼儿总结经验并表达收获。这些策略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与创造性。

2.3 研究成效与反思

通过多次循环实践,研究发现幼儿在建构区的表现发生了积极变化:一是幼儿的建构作品更具创造性和稳定性,能够主动尝试复杂的搭建形式;二是幼儿之间的合作更为默契,能够自发形成小组讨论与分工;三是幼儿在表达与总结中语言能力明显提升,能够清晰描述自己的建构意图和操作过程。同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对建构区游戏的系统性理解,提升了专业素养。然而,研究也发现指导策略仍存在不足,例如如何兼顾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如何在大规模班级中保持个体化指导,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启示

通过本次行动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实践启示:其一,教师应把握好“度”的问题,既要避免完全放任,也要避免过度干预,指导应体现在“适时介入”与“适度引导”;其二,教师需要提升提问的艺术,开放性、启发性问题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思考与探索;其三,合作引导是建构区游戏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应通过任务分工、角色协作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其四,评价不应停留在结果层面,而要注重对幼儿建构过程中的努力、思维与交流的肯定,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园建构区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施需要在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前提下,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通过行动研究可以发现,有效的教师指导能够显著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未来研究应进一步结合信息化技术,如利用数字化建构工具和记录平台,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同时,还应重视家园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建构区活动中,共同支持幼儿的成长。只有不断探索与完善,才能使建构区游戏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 胡晓勤.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3,(03):59-61.

[2] 赵梦娜.乡镇中心幼儿园大班建构区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24.

[3] 曹青青.积木建构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现状研究[D].江苏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