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及培养策略研究
何平
重庆市荣昌区教育技术装备与会计核算中心
一、引言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核心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而在众多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因素中,阅读兴趣无疑占据着关键地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进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反之,缺乏兴趣则可能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即使具备一定的潜力也难以充分发掘。因此,深入研究初中生语文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并探索有效的培养策略,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生语文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认为知识的获取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如果学生对文本内容感兴趣,他们就会更积极地调动已有的认知经 地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多元智能理 人在语言、逻辑、空间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对于具有较强语言智 味性的阅读材料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笔者选取了所在学校的初二年级两个平行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其中一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模 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另一个班级则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各种激发阅读兴趣的元素,如推荐 的课外读物、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读书心得等。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后,通过对两个班级学生的阅读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且优秀率也有显著提升。此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实验班大部分学生表示更喜欢语文阅读课,认为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自己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这表明阅读兴趣的提升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影响初中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因素剖析
(一)教材因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虽然选材丰富多样,但部分篇目可能存在内容陈旧、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等问题。例如,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距现在较远,学生难以产生共鸣;而有些说明文或议论文则相对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学生对教材中的课文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到整个语文阅读的学习态度。
(二)教师因素
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讲授法,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文内容,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那么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沉闷无聊。相反,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或场景,就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阅读习惯和家庭的文化氛围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自身并不重视阅读,家中很少藏书,也没有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也就谈不上对语文阅读有浓厚的兴趣了。
四、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策略建议
(一)优化教学内容选择
1.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选择补充阅读材料时,应优先考虑那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友谊亲情等。这样的内容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和价值。例如,可以选取一些描写青少年成长故事的小说片段供学生阅读讨论。
2. 兼顾多样性与趣味性:除了课本上的正式文体外,还可以适当引入诗歌、剧本、漫画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关注时代热点话题,选择具有时效性和争议性的文本作为拓展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比如,围绕环保主题选取相关文章进行专题阅读。
(二)创新教学方法应用
1.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文化背景下进行阅读体验。例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可以通过播放古筝乐曲、展示山水画卷等方式营造出古典雅致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意境。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共同完成一项阅读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查找资料背景介绍作者生平事迹;有的负责梳理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还有的负责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等。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3. 项目式学习法:设计一系列基于真实问题的跨学科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开展“家乡的文化遗迹调查”项目,让学生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并撰写调查报告或制作手抄报展示成果。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三)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1. 打造书香教室:在班级内设立图书角摆放各类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杂志供学生自由借阅;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邀请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推荐好书;布置墙壁专栏展示学生的优秀读后感和手抄报作品等。通过这些举措让教室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开展校园读书活动:学校层面可以定期举办各类读书节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故事大王争霸赛、课本剧表演等;还可以邀请作家进校园举办讲座签名售书等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另外建立校园广播站开设文学栏目每天定时播出优美的诗文佳作陶冶师生情操。
3. 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阅读计划共同阅读一本书并交流感想;设立家庭读书奖励机制对孩子的阅读进步给予及时肯定和奖励等。通过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五、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生语文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阅读的内在动力源泉,而持续的阅读实践则 是提 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阅 情 乐 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帮助他们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和阅读者。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 窦桂梅.窦桂梅教你阅读[M].长春出版社,2016.
[5] 余党绪.人文阅读漫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