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提质
付椒
广汉市金雁小学 四川省广汉市 618300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精准分析学情,创新作业设计,摒弃机械呆板的传统作业形式,聚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应建立与“减负增效提质”相适应的作业观念与管理体系。以下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作业优化策略。
一、设计实践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践性作业将“听、说、读、写”与“做、游、玩、画、唱”相结合,增强作业趣味性与创造性。
(一)查找类作业。适用于中高年级预习阶段,引导学生查找与课文相关的作者背景、同类作品等资料。如五年级上册《鲸》一文,可布置学生搜集鲸的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在课堂中分享,既锻炼信息整理能力,又拓宽知识面。再如六年级《书戴嵩画牛》中“尾搐入两股间”与“掉尾而斗”的翻译难点,可通过查找资料理解牛斗时的尾巴状态,避免死记硬背,并引导深入讨论。
(二)表演类作业。选择故事性强、教育意义明显的课文,编排课本剧,如五年级《将相和》可演绎“完归赵”等情节,学生自制道具、揣摩角色,提升表达、合作与创造能力。
(三)动手操作类作业。例如学完课文后扮演“小教师”“讲解员”,开展辩论、演讲、制作读书卡或手抄报。如五年级下册推荐阅读四大名著,可设计读书卡记录书名、作者、精彩句段与读后感,配图增强趣味性。又如三年级《翠鸟》可布置绘画作业,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理解课文,提升兴趣与理解力。
二、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学生差异性
学生存在能力差异,作业需体现层次性与选择性,保障每位学生在其能力范围内得到发展。
对基础薄弱且知识消化缓慢的学生,需要适当地放缓节奏,把重点放在加强基础知识上,加强巩固生字词,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打牢基础作为主要目标。此外,还要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和监控策略,例如课前的预习方法、课中做笔记的方法、课后的复习巩固方法以及记忆策略等。
对中等生,就要给予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自我效能感。对基础扎实且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仅需要巩固基础练习,还需要加强能力与知识拓展训练,引导他们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延展资料的搜索、整理和归纳,从而让这部分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可以分层次设计作业,学生根据自己能力和需要去选择。比如第一层次的作业偏向于较为简单的基础巩固性作业题型;第二层次提高一个层次;而第三个层次形式可灵活多样,多为理解之上的运用和创作。例如《学弈》一课后可分层设计:第一层次朗读背诵、理解文意;第二层次复述故事并发挥想象;第三层次拓展阅读《管宁割席》,实现知识迁移与内涵深化。学生自主选择作业,逐步提升语文实践能力。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由课外到课内,再由课内到课外。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学以致用,作业应避免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和重复机械训练。以课本为基础,超越课堂,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首先,作业内容要开放,使新旧知识、课内和课外知识融为一体,使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衔接。在六年级上册教学“鲁迅”文学单元时,除了学习教材收录的鲁迅的作品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大量搜集鲁迅的其他作品,并分类整理。动手学习的过程学生在不觉中一点点走进鲁迅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受到鲁迅文化思想的熏陶。
其次,作业形式要开放,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长处和学习需要自由选择,比如摘录好词好句、录制实践视频、创作小作文、绘制图画、表演故事等。在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的预习作业,可让学生画一画小艇的样子,写一写威尼斯的人们会怎么生活,或是联系口语交际的话题“我是小小讲解员”,学生可以扮演讲解员,分享预习时的收获,以开放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再次,完成作业的方法要开放,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可以查阅资料、设计访谈、进行背景调查和动手操作。他们也可以单独或分组完成工作。
最后,教师监控和评估作业的方式应该是开放的。可以直接验证,或者学生自主展示、报告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了协作,提高了创新和务实的能力。
四、构建多元化评价,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作业评估中,“√”和 μ*x** 分别表示正确和错误的评估,很难评估到学生的作业态度、努力程度、个体差异、学习过程、情感意志等。因此,作业评估应从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从刚性评价向柔性评价转变,从单一分数评价向多维立体评价转变,从智力要素评价向非智力要素转变,进而建立起科学、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充分彰显出作业的内在价值。
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情,以作业的创新设计为纽带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的作业评价,重要的是要同时关注结果和过程,并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评估。通过打造量身定制的评估体系和机制,遵循人性化、科学化、全面化、多元化的评估流程,不断适应和改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带动提升更广泛的能力。例如设计“找错误-帮改正”互动环节,增强趣味性与实效性,推动共同成长。
总之,“双减”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作业设计需不断创新,从整体出发,注重实践、层次与开放,建立多元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减负提质。
参考文献
[1] 王香云.浅谈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策略[J].环球市场,2019,(18):221-221.
[2] 欧阳苏芳.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下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2015,(5):97-97.
[3] 张燕.科学设计小学语文作业[J].教学在线,2012,(9):43-43.
[4] 梁祖秀.靶向“三项”变革,落实“减负”增效[J].四川教育,2022,(01B):12-13.
[5] 李振昌.巧妙设置语文个性作业[J].文学教育(下),2013,(3):78-78.
[6] 李丽扬.语文多元化作业设计策略浅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8,(36):20-20.
[7] 徐巧红.小学语文双减政策下如何提质增效[J].读与写,2022,(11):106-108.
[8] 方建兰,汪潮.“双减”政策下的语文教学新方案[J].语文教学通讯 C 刊,2021,(1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