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师负责制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刘曼曼 贾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3

摘要  本文以建筑师负责制为切入点,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深入探讨建筑师团队在工程全周期中的关键服务内容,研究范围涵盖从项目前期的策划阶段到后期的管理与运维阶段,旨在总结建筑师负责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经验及其存在的局限性。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既有商业建筑改造 建筑师负责制

0 引言

2021年1月,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指导意见》,标志着北京市内民用建筑工程领域正式推行建筑师负责制。为深入贯彻国家及北京市的相关政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建筑师国际化发展的开放策略,坐落于亦庄的某大型商业改造项目主动申报实施建筑师负责制。该项目旨在借助建筑师团队的专业力量,提升建设品质并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以期顺利完成整个项目建设。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虽然累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本文拟从建筑师的视角出发,对当前建筑师负责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占地面积约6.88万平米,总建筑面积为30多万平米。建筑地上一至四层为商业用途,五至十三层为公寓式住宅,地下一层同样规划为商业空间,地下二至三层作为停车库使用。ACDE四栋建筑通过十字街区相互连接,十字街区顶部采用阳光板覆盖。本次改造工程为建筑地上的首层至四层部分商业区域和十字街区,改造总建筑面积为60050平米。

本次改造工程的核心内容是根据最新的商业招商策略,对改造范围内的室内公共区域进行重新装修设计,并对改造范围内的消防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满足现行规范标准。此外,工作内容还涵盖对场内外部分设施的修缮工作。

2 选择建筑师负责制的原因

本项目采用建筑师负责制的服务模式,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引领,全面参与并管理建筑全生命周期,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建筑师团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本项目能够采用建筑师负责制服务模式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原因:

2.1 业主的适应性

本项目业主对建筑师负责制的实施表现出极大的支持态度,业主最终目标是希望改造后的商场全面革新,其内心怀有强烈的改革愿景。业主对建筑师负责制这一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持肯定态度,该模式能够从项目前期策划直到后期运维的整个流程中实现统一的管理与控制,有效减少业主在多方协调沟通中所耗费的精力,使得业主能够更加专注于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以及在招商环节投入更多经历,从而更高效地推进项目进展。

2.2 项目的适用性

本项目位于亦庄经济开发区,该区域发展致力于实现产城融合,并优化“一廊一带三中心”的空间结构布局。本项目本项目地处综合商务服务中心,京津冀发展走廊和区域协同发展带的交点。以本项目为核心,旨在加速周边业态的调整与配置,吸引优质商业品牌及配套休闲设施,构建一个高品质、具有广泛辐射力的北部商圈。因此,本项目建设得到了亦庄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本项目在亦庄的规划定位也决定了其前期策划的重要性。设计工作应从前期商业策划开始介入,提出合理的建设理念,预估适度的投资额度,并结合方案明确适配的技术思路。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建筑师负责制的服务模式就显得尤为适宜,与建筑师团队的角色特征高度契合,并能充分激发其在项目全过程建设中发挥总控作用。

3 各个阶段的关键服务内容

3.1服务优选项

在正式工作开展之前,建筑师团队需要依据项目的基本情况,预先梳理与项目相适配的服务内容,以北京市为例,建筑师团队可以参照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印发的《北京市建筑师负责制项目应用指南》,依据该指南中所列明的建筑师服务内容清单(见图1),筛选出建筑师团队能够承担的工作内容。基于以往的项目经验,通常建议将以下内容作为项目的优选项:

3.1.1立项咨询

本阶段包括项目策划、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的编制工作。这些环节对于项目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3.1.2设计总包服务

该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常规的土建和机电工程的主体设计。此外,还可以提供BIM设计、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小市政、室内精装、景观等专项设计及智能化、幕墙、泛光照明、标识、深基坑支护等深化设计。

3.1.3招标采购

本阶段涉及技术规格书的编制,协助其他采购文件的编制等技术支持工作。同时,负责组织或协助招标采购答疑、评议等环节。此外,本流程还包括协助业主进行合同审核及谈判等工作。

3.1.4项目管理

包括有设计管控、样品审核;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监管;配合工程验收与竣工交付等服务。

另外建议的附加选项可以包括全过程造价咨询、其他必要的专项服务、勘察、测绘以及安全检测等前期工作。

在与业主协商好服务内容后,才能依据建筑师负责制下的《服务收费指导意见》,提出项目最终合理的设计费用。取费标准以建安(工程)造价比率法和人工时法两种进行收费。鉴于本项目业主为国有企业的业主,建议采用建安(工程)造价比率法。在服务内容的选择上,尽量考虑多的合并专项设计服务,有利于提高总体设计费用,并在设计阶段做到建筑师团队统筹管理,提高各设计专项之间的协调性,降低项目沟通成本。

3.2 关键服务内容的探讨

以北京亦庄某大型商业改造项目为例,该项目在不同阶段的服务内容相较于新建项目均展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以下是对本项目中所涉及的服务内容进行的主要探讨:

3.1 前期咨询

在建筑改造项目中,前期调研至关重要,目的是让建筑师团队快速全面了解机电系统、商业空间布局和特定改造需求,准确把握业主核心诉求。调研需同步考虑亦庄商业战略规划,分析客户特征需求,细致调查周边环境,进行SWOT分析,以制定满足业主需求且合理的商业策划方案。策划过程中,工程设计与商业策划紧密结合,提供定制化改造策略,科学评估投资额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3.2 工程设计

在全面掌握项目设计资料与现场建设条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业主的改造需求并明确投资额度后,我们在策划阶段确定了限额设计原则,并据此清晰界定了工程实施的具体范围,为后续的工程设计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策略旨在确保建筑师团队在设计阶段能够依据既定的实施范围,精准控制工程建设费用,同时,也为后续施工现场的协同工作提供了最优比选方案的费用参考依据。我们始终遵循以业主利益为核心的原则,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建设过程中设计团队技术方案难以有效实施的问题。

3.3 招标采购

在完成建筑设计工作之后,建筑师团队需与建设单位紧密合作,协助业主推进招标采购流程的实施。依据方案阶段所制定的时间进度计划,建筑师团队将进一步细化招标进度规划,并明确各关键节点的具体时间安排。同时,依据招标图纸,建筑师团队将编制配套的技术规格书,以供招标使用。此外,建筑师团队还将对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进行严格审核,并协助完成合约编制等相关工作,以确保招采流程的顺利进行。以本项目中涉及的防火玻璃采购为例,设计师需要在图纸和技术规格书上提供基本的技术参数要求和规格尺寸,并为业主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包括对产品报价、外观与质量、效果示意、检测报告和大样节点等进行整理,形成书面报告递交业主,作为招标编制、后续进场认样的重要参考资料。

3.4 项目管理

在建筑师负责制的服务模式中,建筑师团队主导并承担全部设计工作。该模式的服务内容可扩展至造价评估与监理工作的部分职责。此服务模式凸显了建筑师在设计领域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同时强调了建筑师在项目全过程中所扮演的主导与协调角色。

本项目的管理方式与传统项目存在显著差异,项目的主导方由业主逐渐转移至建筑师团队。因此,对于设计单位而言,全面掌握项目管理是一项重大挑战。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领导、组织、用人、计划和控制等五个主要方面。“领导”意味着主要负责人需要通过其自身丰富的设计及领导经验,对内实现设计团队的统筹管理,对外实现与各方单位的协调管理,制定明确的目标、服务内容和管理制度,激发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则是要有明确的管理组织构架,明确划分各方职责,并将工作责任细化至个人,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协同效应,确保“三管三控一协调”的实现。“用人”是在组织构架确认的基础上,根据建筑师团队成员的特质,选用合适的人员,比如驻场技术人员、绘图设计师、工程进度负责人、质量监管负责人、安全监督负责人、合同管理负责人、造价管控人员和项目助理等。各负责人员与业主方保持信息的及时沟通与汇报;同时,对总包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咨询单位和审计单位进行信息同步、工作指令下达以及对各方各阶段成果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项目能够依照既定的进度计划顺利推进。“计划”涉及到制定与工程进度相匹配的时间进度计划(含内部进度计划与项目总控计划)和投资造价,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同时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则要求对项目的技术、进度、造价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3.5 全过程造价咨询

本项目遵循限额设计原则,从商业策划阶段开始,建筑师团队针对项目投资额度,制定出合理的设计范围和技术方案。在设计阶段,团队与招商部门紧密协作,寻求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并动态控制调整成本;同时,对各专业设计图纸进行反复校对和管线综合,以减少错误和遗漏,力求最大程度地避免后期变更导致的额外工程费用。在施工配合阶段,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深化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严格审核,并对进场设备设施进行把控,确保在满足设计规范和设计效果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投资成本。

此外,与造价团队的协作中,定期组织会议拉通与费用相关的事项,并进行记录和动态调整,为项目竣工结算奠定坚实基础。针对总包单位现场发出的工作联系单,各专业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严格控制成本增加,并最终严选最佳方案。设计师团队掌握变更发起和下达主动权,严格控制变更数量。同时,对总包单位提交的认量清单进行严格审核,现场驻场人员通过实时巡场、拍照记录等手段,准确把控总包单位认量清单的准确性,以防止费用偏差的产生。

4 实践总结

4.1建筑师负责制服务模式的优势

在建筑师负责制的服务模式下,建筑师团队不仅承担了传统项目的设计任务,还涵盖了项目管理、监理与造价等领域的相关工作,展现出了极高的服务综合性。这种模式促进了团队内部信息及时交流与共享、有效实现了项目成本的控制、并提升了设计品质的还原度,确保了设计实施的切实可行性。

4.2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4.2.1推动企业更新传统思维

在传统建设模式中,将设计、招标和施工三大板块独立进行管理,造成各部分之间不能形成有效衔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程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传统建设模式亟需进行转型。建筑师负责制的服务方式让设计师从被动参与者转化为主动引导者,与业主共同构建创新的合作机制,为设计单位的企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赛道。

4.2.2强化企业组织构架来匹配新的业务模式

随着建筑师负责制的实施,企业需要向业主提供更加全面的“一站式”服务。现行的传统的组织构架显然无法适应此种服务模式的需求,因此,企业亟需对组织构架和管理体系进行重构,建立起以建筑师为核心的,整合策划(规划)、咨询、设计、造价、管理和监理等全方位工作内容的团队。此外,企业需要结合项目实践和现行法规,依据国情制定相应企业管理制度,并深入研究制定相关设计技术标准,以确保后续业务的顺利进行并提供坚实的支持。

4.3加强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

实施建筑师负责制对建筑师团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企业加强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无论是担任项目总负责人还是各专项负责人,均需要超越传统项目管理的范畴,关注技术问题的同时,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实现跨学科的工作内容整合,并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此外,同时需要重视管理、造价和监理等专业团队的引入,与设计团队实现深度整合,才能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5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师负责制的服务模式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模式强化了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并促进了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优化。通过项目资源配置的优化及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了项目完成的品质与客户满意度,进而提高了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并为企业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此服务模式与国际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符合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哲颖.建筑师负责制下的全过程咨询服务实践初探[J].北京规划建设,2022(4):71-75.

[2]王圣奇.浅谈建筑从业者视角下建筑师负责制度[J].建筑与装饰,2021(5):85+91.

[3]林小庆.关于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房地产业,2018(18):52-53.

[4]戴谋富.建筑师专家责任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5]方晗晖.关于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的若干思考[J].山西建筑,2017,43(2):248-249.

[6]程长青.建筑师负责制亟待明晰责权利[J].建筑设计管理,2017,34(10):9+25.

[7]胡平淳.浅谈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建筑师负责制[J].中国住宅设施,,2021(8):41-42.

[8]关欣,王强.建筑师将在建筑工程中起主导作用 建筑师负责制与建筑师的角色[J].建筑设计管理,2015,32(3):20+22+25.

[9]李波.项目建筑设计师全过程负责制探讨——全过程负责项目回顾[J].科技资讯,2022,20(5):55-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