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实践

作者

佘红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幼儿园 225200

引言

幼儿阶段是人生成长的起始阶段,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如同人生的基石,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作为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使命。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多种方式渗透习惯养成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还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其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探讨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常见领域以及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实践方法。

1.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它如同为孩子未来的人生大厦筑牢根基。在幼儿阶段,大脑发育迅速,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内化为孩子的行为准则,对其身心健康、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从生理角度看,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幼儿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从心理角度看,良好的习惯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律性,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学习上,专注力、观察力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为幼儿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使其更易适应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在社会交往中,礼貌待人、友好相处等社交习惯,能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幼儿园应高度重视幼儿习惯养成教育,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渗透,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幼儿习惯养成的常见领域

2.1 幼儿习惯养成的常见领域

幼儿习惯养成涵盖多个关键领域,首先是饮食习惯。在幼儿园,教师需引导幼儿定时进餐,培养规律的饮食节奏,避免挑食偏食,确保幼儿摄入均衡的营养。同时,鼓励幼儿独立使用餐具,锻炼其自理能力。作息习惯同样重要,规律的作息能帮助幼儿保持充沛的精力,教师应通过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幼儿按时起床和睡觉,并培养良好的午睡习惯。卫生习惯也不容忽视,个人卫生方面,教育幼儿勤洗手、漱口,保持身体清洁;公共卫生上,培养幼儿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的意识。社交习惯对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鼓励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分享、合作,培养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品质。学习习惯的养成则能为幼儿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可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专注力、观察力和思考力。

2.2 幼儿习惯养成的常见领域

此外,幼儿习惯养成还包括一些容易被忽视但同样重要的领域。例如,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可以设立阅读角,定期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幼儿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安全习惯也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演练、安全知识讲解等,让幼儿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学会保护自己。同时,劳动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简单的劳动,如整理玩具、打扫卫生等,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这些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助于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健康成长,更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他们成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奠定基础。

3.转型实施策略

3.1 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实践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习惯养成教育的渗透与实践是多维度且富有创意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将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例如,在游戏活动中,设计“我是小小清洁工”游戏,让幼儿体验清洁环境的乐趣,培养环保意识;在故事活动中,讲述《小熊维尼的早餐》故事,让幼儿了解早餐的重要性;在儿歌活动中,编写《洗手歌》《睡觉歌》等儿歌,让幼儿在朗读和背诵中记住良好习惯的具体做法。这些活动不仅有趣,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幼儿学习和实践良好习惯。

3.2 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实践

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习惯养成教育中至关重要。教师应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作息、保持卫生、礼貌待人等,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一些难以掌握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教幼儿洗手 边讲解洗手的步骤和方法,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正确洗手。此外,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的良好行为,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例如,当幼儿主动分享玩具时,教师可以表扬他:“你真棒,懂得分享,是个好孩子!”通过及时的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良好行为的积极反馈,从而更加愿意继续保持。

3.3 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实践

环境布置和家园共育也是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内,设置“习惯养成角”,展示良好习惯的图片、标语和故事,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班级文化墙展示幼儿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如幼儿自己制作的手工、绘画作品,以及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良好行为照片,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设置提示标识,如洗手池旁的“洗手七步法”标识,垃圾桶旁的“垃圾分类”标识,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受到提醒。同时,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习惯养成。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等方式,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向家长宣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方法,共同关注幼儿的习惯养成。通过家庭活动,如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一起进行家务劳动、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等,让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结语: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活动设计、教师引导、环境布置和家园共育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将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家庭和幼儿园应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良好的习惯将伴随幼儿一生,成为他们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程亚杰.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5.

[2]王燕.好习惯伴成长——新时代背景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析[J].新智慧,2025,(12):126-128.

[3]任晓薇,王佳美.家园社协同促进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四建”策略[J].亚太教育,2025,(07):20-22.

[4] 王巧婧. 基于健康领域核心经验的幼儿整洁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探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40(12):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