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下社会工作嵌入智慧养老的路径探究
姜涛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0
一、引言
数字化时代下养老服务的形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服务形式的智慧养老从概念走向了现实,已成为我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路径。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60 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 18.7% ,老年群体日益壮大,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其对健康管理、生活照顾、精神满足、社会参与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然而因智慧养老具有技术先进性、媒介复杂性等特征,导致出严重的“技术鸿沟”等问题。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服务理念,其凭借自身专业优势,成为连接老年群体这一需求方和智慧养老服务这一供给方的“桥梁”。探究数字化时代下社会工作嵌入智慧养老的路径,能够提高智慧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数字化时代的特征
数字化时代是以新质生产力为主要代表的时代,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成为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基础。
(一)空间形式多元
数字化时代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养老服务的地理空间限制,形成了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并存的形态。在现实空间方面,可以为老年群 老化智能改造 方面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中建设智能化设施,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 老年人的智能穿戴设备,不仅能监控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还可以为老年人满足多样化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老年人线上社群、线上问诊、云养老院等新型产品应运而生,其足 性化需求。这种多元的空间形式,不仅为老年人群体保留了线下生活场景,并提供便利,同时也通过线上的形式满足其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二)交往方式多元
数字化时代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式,不再是传统的单一面对面交往模式,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交往体系。在线上方面,老年人群体可以凭借微信等交友软件进行交往沟通,例如老年人可以在线上组建兴趣群聊、也可以通过短视频软件分享生活等;在线下方面,数字化工具能为老年人服务提质增效,例如当开展小组活动时,可通过智能设备记录活动过程等。这种线上线下的多元交往形式,满足各个年龄段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
(三)技术媒介多元
数字化时代下新技术层出不穷,呈现出类型多、轻量化等特征,并且具有不断调整优化的优势。因此,多元的技术媒介为养老服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可以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首先,数字化时代下的技术媒介的类型丰富,既有面向老年人生活需求的智能硬件,例如智能手环等;又有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的软件,例如养老APP 等。多元的技术媒介为智慧养老服务提供了可实现的载体。
二、社会工作的优势
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助人服务,在养老服务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老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实务领域之一,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要秉承专业的价值观,运用专业的理论,使用专业的工作方法,才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因此社会工作的价值专业性、理论专业性、方法专业性三大特质也成为其显著优势。
(一)专业价值优势
社会工作将助人服务摆在中心位置,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是其灵魂,指导社会工作的服务,推动其发展。根据国际上社会工作的普遍原则,结合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在老年服务中,社会工作者要以保障服务对象的利益为首要责任,因老年群体具有特殊性,所以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不仅秉持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还要注意价值观问题和专业伦理。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为智慧化养老点明了方向。
(二)专业理论优势
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化的活动,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体现在其实践过程中要遵循专业化的理论指导。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在以下两个方面可以发挥作用。首先,在为老年人进行需求评估时,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专业的理论解释其需要和行为,便于制定服务计划;其次在介入时,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巧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这保证了服务的质量。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智慧养老服务提供了理性的指导,能在实践中提供宝贵的启示。
(三)专业方法优势
社会工作具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个案管理等专业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老年群体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缅怀往事疗法、意义疗法、园艺疗法等个案工作方法满足部分老年人的独特性需要;针对同质性比较高的老年群体,社会工作者可以组建专门适合老年人的小组,以小组动力满足其需求,同时增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另外,社区工作也是老年服务中常用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链接社区外部资源,挖掘社区内部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性的社区照顾。
四、社会工作嵌入智慧养老的路径
以助人自助为理念的社会工作,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可以为智慧养老服务赋能,在需求端、服务端、能力端打造出“人文关怀+先进技术”的特质,推动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
(一)需求端对接
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专业评估,有效识别老年群体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这是开展智慧养老服务的前提条件。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访谈记录、量表测评结果等评估结果为老年人建立个人档案,并将其录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全面掌握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情况,并运用智能软件分析研判其需求,为智慧养老服务奠定基础。同时收集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意见,并反馈给服务供给方优化。
(二)服务端优化
社会工作者可以在秉持专业价值的基础上,以专业理论进行指导,运用专业的方法并结合智慧养老的硬件、软件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在服务流程上,可以建立“智慧监测—社工介入”的模式,当老年群体出现需求或危机时,社会工作者第一时间进行干预,与智慧养老进行服务补位;在服务内容上,社会工作可以丰富智慧养老的服务内容,为其注入人文关怀,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为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添砖加瓦。
(三)能力端建设
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为老年人进行使用智慧养老服务的能力建设。对于数字能力基础弱的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个案工作进行 帮扶;对于数字能力一般的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可以组建成长小组,通过小组活动培训老年人使用数字产品的技能;另外,还可以运用社区工作,开展智慧养老知识讲座等。
五、结语
数字化时代下智慧养老服务不断发展,但老年群体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开展智慧养老的服务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困境。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助人服务,以助人自助为服务理念,具有专业的价值要求、专业的理论指导、专业的方法使用等特征,可以为智慧养老服务在需求端、服务端、能力端方面进行赋能。在数字化时代下,社会工作嵌入智慧养老服务为我国解决老年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