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镇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标准及实施

作者

张艳华

身份证;22010319790206452X

引言

近年来,国家力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加速城乡融合,使乡镇建筑工程成为改善农村风貌、协调城乡关系的关键纽带。但传统施工模式弊端凸显,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管理粗放,既损害工程质量与居民健康,又加重生态负担。绿色施工应运而生,它绝非单纯技术变革,而是涵盖管理、理念及制度的全方位升级。伴随政策完善与标准出台,其实践获强力支撑。本文立足政策与乡村实情,详解绿色施工标准,剖析实施困境并给出对策,倡导标准化等多元发展路径,以推动乡镇建筑迈向高质量建设,共筑美丽中国愿景。

一、乡镇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理论基础与政策环境

绿色施工以“全周期环境保护、全过程节能减排、全方位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强调建筑施工活动对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的综合影响。首先,绿色施工理念要求在施工组织、工艺选择、设备材料、现场管理等各环节嵌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其次,绿色施工依托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修复等要求纳入施工前、中、后各阶段,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持续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政策层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相关规范与激励措施,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施工导则》《建筑施工节能管理规定》《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等,为乡镇建筑绿色施工提供了制度基础和发展空间。地方政府也陆续制定符合乡村实际的绿色施工指南,推动标准落地和示范工程建设,提升乡镇建筑工程绿色化水平。

二、乡镇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标准体系(一)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标准

乡镇建筑绿色施工强调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生态保护。施工现场应合理布局、科学组织,减少土地扰动、扬尘、噪声、污水和固废等环境影响。要求采用高效节能设备、施工过程能耗监测与优化,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如太阳能热水、光伏发电等)。对砂石、混凝土等原材料应优选绿色认证产品,减少高能耗和高污染建材使用。

(二)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标准

推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强化材料计划管理和工艺优化,减少浪费和废弃物。鼓励在地取材和本地化资源循环,利用再生骨料、绿色建材和装配式构件。现场要建立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和利用体系,推动固废资源化处理,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三)绿色材料与新技术应用标准

乡镇绿色施工需推广高性能、低污染、可回收的绿色建材,强化防水、保温、隔热等新型节能材料的应用。鼓励采用装配式建筑、模块化施工、绿色施工工艺、预拌混凝土等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工业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人为失误和环境扰动。

(四)现场文明与安全管理标准

制定严格的施工现场管理规范,落实扬尘、噪声、污水、固废等污染防控措施,设立绿化围挡、临时道路、防尘喷淋等环保设施。规范施工人员安全操作、职业健康和生活环境,完善安全教育、应急管理和事故预防体系。

(五)施工过程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标准

推进BIM、智慧工地、物联网、数字监控等技术应用,实现施工进度、资源消耗、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动态优化。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工程管理的透明度、效率和科学性。

三、乡镇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标准实施的路径与成效(一)标准宣贯与能力提升

加强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建设单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的绿色施工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绿色施工标准解读、案例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推动标准知识落地和技能提升,形成全员参与、全

程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典型案例引领与示范推广

选取具备代表性的乡镇建筑工程作为绿色施工示范项目,开展绿色施工工艺、材料与管理模式的综合应用,积累经验、总结成效。通过典型项目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绿色施工理念和标准应用的推广,实现“以点带面、整体提升”。

(三)全过程管控与绩效评价

建立绿色施工全过程监管体系,从方案设计、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到竣工验收,实行动态跟踪和指标考核。制定绿色施工绩效评价指标,包括节能率、废弃物减量率、能耗和排放指标、绿色材料利用率等,激励先进、督促改进,确保标准真正落地。

(四)多元参与与政策激励

推动政府、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绿色施工标准实施。完善绿色建筑补贴、税收减免、项目优先审批等激励政策,增强企业绿色施工积极性。鼓励社会监督和第三方评价,提升绿色施工的公信力和可持续性。

(五)技术创新与本地化适应

结合乡镇气候、资源、经济和文化实际,持续推动绿色施工技术创新和本地化优化。重视本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乡土建筑特色的保护和创新工艺的集成应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可复制推广价值的绿色施工模式。

四、乡镇建筑工程绿色施工面临的挑战与对(一)标准落地难度大与管理机制待完善

部分乡镇施工企业技术水平有限,对绿色施工标准理解不足、执行不力。需加强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明确责任分工,完善监督考核,推动标准从“纸面”走向“地面”。

(二)绿色材料与新技术推广障碍

高性能绿色建材价格偏高,供应渠道不畅,新技术工艺推广缓慢。应加大绿色建材研发和产业扶持力度,畅通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提升新技术市场占有率和企业应用积极性。

(三)人才队伍和智能化建设不足

乡镇建筑企业绿色施工专业人才短缺,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础薄弱。需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和交流,推动智慧工地、BIM 等数字化技术下沉乡村。

(四)投入机制不健全与政策保障待强化

部分地区绿色施工投资主体单一、后续资金缺口大,缺乏系统激励机制。建议完善多元化投入与财政激励政策,建立长效投入保障体系,为绿色施工标准实施保驾护航。

结语

乡镇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标准的实施,是推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以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为抓手,系统推进绿色施工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加强政策引导、示范引领和多元参与,实现乡镇建筑工程高质量、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未来,应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管理机制和本地化创新,全面提升乡镇建筑绿色施工能力,为建设美丽乡村和绿色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南学瑞,徐希,郑添玮.建筑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地域差异与时空演进[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39(06):24-31.

[2]龙健.绿色施工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策略[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16):196-198.

[3]毛 晓 斌 , 朱 晓 亮 , 宋 冰 , 等 . 复 合 锚 碇 基 础 绿 色 施 工 技 术 及 减 碳 效 益 分 析 [J/OL]. 公路,2025,(08):186-192[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