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思政视域下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作者

谢文东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内涵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培养不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不仅要求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强调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紧密协作,以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然而,尽管这种协同育人机制在一些高校已初步形成,但在实际操作中,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从辅导员的角度,探讨如何在课程思政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现状分析

1.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育人共同体构建的现状审视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育人共同体构建,近年来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育人共同体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合 参 、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生态。当前,许多高校在该方面已取得初步进展,辅导员和专 但互补的作用。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职 则专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科能力的提升。两者的合作,旨在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 业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不同学科的协作也促进了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广度,推动学生在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两方面的双向提升。

2.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机制面临的挑战

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往往受限于职责划分与认知差异。辅导员通常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与日常生活中发挥关键作用,而专业课教师则负责学生的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虽然两者都肩负着育人责任,但两者的育人内容和方法不尽相同,协作的机会较少。一些学校尝试通过共同开设讲座或研讨会来推动双方的协同,然而,这些活动往往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到教学和学生工作中的实际操作中。某高校在推行课程思政时,辅导员参与了部分课程的课程设置与内容设计,但专业课教师依然专注于学科教学,缺乏与辅导员的有效沟通和思想交流。在实际的协作中,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未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专业课教师也未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改进方向与实践探索

改善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需要从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着手。在实践中,辅导员可以通过参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了解课程内容,从而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例如,某高校辅导员参与到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中,定期与专业课教师一起开设学生座谈会,讨论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专业发展。这种形式不仅让辅导员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能帮助专业课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二、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实践与探索1.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现状与探索

在众多高校中,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已逐渐得到初步实施。某高校通过建立定期沟通平台,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可以共同参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划和实施。辅导员不仅在班级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还通过与专业课教师的紧密合作,参与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践。例如,辅导员参与到专业课程的案例分析中,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帮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专业课教师也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则在课后与学生进行辅导与反馈。通过这种双向互动的方式,学生不仅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在实践中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

2.跨学科合作与协同育人创新实践

跨学科合作是促进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某高校的工程类专业采取了跨学科合作的方式,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联合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课程+活动”的协同育人模式。专业课教师负责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课堂管理,辅导员则根据学生的思想政治特点,设计与课程相关的课外活动。例如,辅导员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结合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内外获得专业知识的支撑,还能通过实践体验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模式的创新性在于,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需求,共同设计了结合专业和思政的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信息化手段助力协同育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手段成为提升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重要工具。某高校在协同育人中引入了数字化平台,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通过该平台共享学生的学习进展与思想动态。平台不仅提供了学生成绩、学习状态的实时数据,还记录了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反馈与建议,便于双方及时调整教学与管理策略。例如,辅导员通过平台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监控,并向专业课教师反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而专业课教师则通过平台向辅导员传递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表现。通过这种信息共享的方式,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能够实现无缝对接,确保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平衡。

结论

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协同育人机制,具有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部分高校已经逐步建立了有效的协作模式,辅导员与专 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学中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跨学科的合作、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以及定期的沟通与反馈,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双向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丽. 课程思政理念 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 2022.

[2] 李 高校辅 反思[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

[3] 张静 化 思政教育研究, 2021.

[4] 刘娟. 高校课程思政中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作模式的优化路径[J]. 高职教育与管理,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