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马登镇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

张显春

剑川县马登镇综合行政执法队 云南剑川 671306

马登镇下辖马登、后甸、甸所、江南、文屏、塔登、玉龙、黄花、太平、新民、新华、东华等 12 个村民委员会,53 个自然村,76 个村民小组,全镇总面积357 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6751.21 亩。境内四面环山,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2300-2600 米,年平均气温11.2℃,有霜期220 天,年均降雨量1004 毫米,适宜种植玉米、芸豆、水稻、烤烟、马铃薯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马登镇地处高原坝子,属三江并流地带,蕴藏有铁、石膏、锌、铅、铜、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铁矿储量200 万吨,石膏矿21 万吨,境内有远近闻明的天然温泉,有松茸、牛肝菌、芸豆、羊肚菌等农特产品。近年来,我镇把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镇的重点工程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内抓林、药、牧、烟、菌等特色产业培育,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外抓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1、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结合我镇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马登镇党委、政府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要求谋划产业发展,以“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为目标,打造“东薯西谷南烟北果”产业发展大格局。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扩大种薯种植面积,引进适宜山区种植的丰产马铃薯品种,引进鲜食包谷,提高南部烟区科学化种植水平,形成新民苹果规模化种植带。利用高原气候优势,在山区重点发展“药菌畜薯”,发挥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的示范带动效应;依托已初具规模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东部以太平村为中心种植马铃薯1200 亩;西部以玉龙、塔登、文屏等村为主种植包谷、水稻近3 万亩;南部以后甸、东华、甸所、江南等村为主种植烤烟2900 亩;北部以新民村为主种植高原优质苹果3100亩,苹果作为我镇发展的特色产业,截止2024 年 12 月,全镇种植苹果 3100 亩,其中盛果期果园面积2300 亩左右,亩产值均在1 万元以上,初果期果园面积800 亩,亩产值1 万元以下。

2、龙头企业正在壮大。

(1)目前,我镇建有剑川县阿宝生态食品加工厂,已初步发展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剑川县阿宝生态食品加工厂经营种类以生态速冻牛肝菌、松茸、芸豆等为主要的绿色食品,该工厂成立于2004 年,2009年荣获州级先进龙头企业,2024 年企业毛收入500 多万元,实现利润50 万元。

(2)剑川蓝月谷农庄有限公司。剑川蓝月谷农庄有限公司创办于 2018 年10 月 8 日,公司的发展目标是以基地为依托,以省内外科研单位和种植企业为协作,建立云南省种类最全,品种最多,商品价值最高的高原特色冷凉水果基地和科普基地,在剑川打造一个集引种、育苗、基地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培训、新品种示范、农旅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高效农业产业综合体。目前由公司投资的基地有两个,面积320 亩,带动指导的园区一个面积200 亩,总面积超过500 多亩。

(3)剑川宏全药材有限公司

是以农业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专业化农业综合开发企业,是集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收购、加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公司已建成投产重楼示范基地800 多亩,并实施高效节水灌溉650 亩,通过技术指导及帮扶等方式带动中药材种植面积1000 多亩,带动农户200 多户,农民600 多人。

3、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我镇中药材种植“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4、管理机制基本完善。镇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目前,全镇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组织和制度平台已经搭建。

5、合作经济不断发展。我镇现已创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活跃于基地农户和市场之间。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形成和壮大,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镇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很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作物在农业中的比重较低,农村经济特色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且不稳定。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特色农业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同时,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没有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

3、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一方面镇工业化程度低,对农业反哺能力有限,另一方面,镇内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

4、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启动速度慢。由于我镇财力薄弱,对产业化的投入明显不足。民间资金没有真正启动,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农民知识文化水平层次大部分在高中以下,素质低。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我镇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紧迫感,树立扶持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要正确认识,科学对待,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扫清思想认识障碍。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二是企业必须确定立足农业谋求发展的经营思路,避免不切实际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三是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求发展,运用工业生产的方法管理农业企业,以市场引导生产,以流通带动生产。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

3、抓特色产业培育,扩大生产基地规模。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

4、完善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通过有意识地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将产业发展的诸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产业按照一体化的方向顺利发展。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下大力气抓好农副产品直销市场建设,实现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化中介经纪人队伍,鼓励更多的有经营才能的人参与到产业化营销体系中去,实现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通过组织体系的完善,带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5、加强扶持引导。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要做好引导、支持和推动三方面工作。要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引导重点产业发展。防止盲目生产给农户造成的损失。要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将财政、以工代赈、农业开发、乡村振兴信贷等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产业化经营。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6、强化保障机制。建立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保护农民合法经济利益。以农民专业协会为基础,逐步建立政府扶持,协会会员自愿参加的生产风险基金,帮助农民自我保护,调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7、加大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打牢基础产业,按照“提质、增效、绿色、环保”的方针,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8、加大农业产业化的招商引资力度,盘活闲置的土地;

9、增加投入,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特别在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马登镇志编纂委员会.马登镇志[M].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