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创导向下“三阶递进、多元融合”模式赋能《化妆与发型设计》专创融合课程的创新实践

作者

卢苌听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引言

《化妆与发型设计》课程在新时代高职教育中承担着专业技能传授与美育价值塑造的双重使命。传统教学模式重技能轻思维,难以满足现代职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借助“双创”理念的导入,课程改革迫切需要构建符合职业标准、具有创业导向、支持多元发展的教学新范式。“三阶递进、多元融合”模式应运而生,为课程注入了系统性、实践性与多元育人内涵,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育奠定路径。

一、“三阶递进”教学模式的系统构建

1.基础技能掌握:聚焦工艺标准与操作熟练

课程初阶教学任务围绕化妆与发型设计的基本功展开。学生通过仿真模特操作训练,掌握面部打底、五官修饰、发型分区等核心步骤。教学团队引入“玲妆造型教学系统”,采用在线视频讲解与同步评分机制,提升动作规范度和课堂练习密度。部分课堂组织“操作竞速演练”,设置每组学生五分钟内完成指定风格眼妆任务,结合教师评分与同组互评,强化了学生对时效性与准确性的双重要求。阶段目标为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技术输出能力和专业工艺意识。

2.专业技能提升:突出创意表达与个性设计能力

中阶教学模块强调审美创意表达与整体造型意识的强化。教师组织“风格化妆创意挑战赛”,设定“汉风古韵”“未来机能”“影视角色复现”等主题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文化元素与时尚语言完成个性化造型方案。课程中穿插“镜前展示讲评”,每位学生需讲解其设计理念与造型结构,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软件“云课助手”在此阶段实现妆面图像上传与模型比对,辅助学生分析五官比例与色彩搭配合理性。该阶段力求激发学生的造型创意力和视觉统筹能力。

3.创业实践拓展:聚焦项目实操与商业认知训练

终阶教学阶段设置真实化创业项目模拟,结合企业导师指导机制展开。课程团队联合本地形象设计企业,推出“形象顾问初体验”项目,学生需组成小组,完成客户需求调研、形象定位策划、化妆发型实施与成效评估全流程任务。企业导师提供中期反馈,教学平台“智慧教学云”对项目成果进行打分与意见汇总。期末评估采用“商业演示+项目路演”双模式,学生在课堂中模拟真实客户接待与服务推介,展示项目成果与成本预算。阶段目标为构建学生的职业身份意识与项目策划能力。

二、 “多元融合”育人机制的路径探索

1.跨学科内容融合: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

课程设计围绕化妆与发型设计的专业核心,融合创新创业、法律规范、形象管理等多维内容,形成复合型知识体系。在“职业形象设计”教学单元中引入商业消费心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顾客群体在选择造型服务中的心理动因。教师使用“慧创思维板”软件开展小组共创活动,学生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构建典型客户画像,并围绕目标客户设计造型方案。课堂延伸任务包含简易市场推广文案撰写、成本预算模拟等环节,引导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体会市场规律与经营逻辑,提升跨学科思维能力。2.教学资源整合:线上线下联动优化教学过程

混合式教学采用“学习通+线下实训”双平台结构,结合项目教学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实施全过程管理。理论课程利用“学习通”推送微课视频、图文材料与阶段测试,构建学生自学与反馈机制。实践课程设在校企共建的“化妆实训工坊”,配备高质量工位镜面、操作台与灯光系统,为学生提供沉浸式训练场景。课程中实施“企业开放日”制度,由企业导师现场讲授化妆流程标准、顾客沟通技巧与岗位职责,提升学生对真实职场需求的感知。教师团队定期调阅学生平台学习数据与实训表现,通过调整教学节奏和辅导安排优化学习支持。

3.多元化评价机制:聚焦综合能力与过程性成果

课程评价构建由教师评分、学生互评、自评与企业导师评分构成的“四维矩阵”。教学平台“评价云”应用于全过程考核,学生提交造型设计方案与操作视频后由系统分发至多主体进行评价。课程引入“项目成长档案袋”制度,记录学生从创意构思、设计演示到客户反馈的全过程内容,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依据。企业导师对学生在实训任务中的职业规范、团队协作、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反馈,辅助教师对其完成度进行调整指导。评价权重设置以实践能力与创新表达为核心,体现课程对综合素质提升的导向。

结论

《化妆与发型设计》课程在“双创”导向背景下实施“三阶递进、多元融合”模式改革,有效破解了传统课程中重技术轻思维、重技能轻实践、重知识轻应用的结构性弊端。课程通过“基础技能掌握—专业创意提升—创业实践拓展”三阶递进路径,逐步实现了从操作规范到创意思维,再到项目管理与商业应用的能力跃迁,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层级分化与育人逻辑。每一阶段均匹配对应教学任务、评价机制与教学资源,确保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获得精准指导和有效支持。多元融合育人机制体现为三大关键路径。其一,课程内容深度融合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思政素养等跨学科知识,构建复合型学习架构,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体悟行业逻辑、理解社会角色、增强创新意识。其二,教学方式整合数字化平台与实体实训资源,借助校企联合机制将课堂延伸至真实场景,提升教学的沉浸感与职业性。其三,评价体系摒弃单一结果导向,建立多主体、全过程、重实效的评估体系,在考查学生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其设计表达、沟通协作和创业意识的全面展现。

参考文献

[1]王芳. 专创融合背景下高职艺术类课程改革探析[J]. 教育与职业, 2022(18): 105–108.

[2]张蕾. 三阶递进教学模式在技能型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化妆造型课程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23(12): 89–92.

[3]李倩. 多元融合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课程的路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22): 42–46.

[4]刘璐. 项目导向教学在化妆与发型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 美术教育研究, 2023(06): 112–115.2024 年校级教改课题结题,课题编号:XJJG-2024-10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