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叶文贵
泉州市德化县城东实验小学
引言: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35 年要建成多元、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新课程标准提倡跨学科主题学习理念,强调打破学科界限,强调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相互渗透,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更多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育人模式相对僵化,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系统构建小学体育跨学科学习活动,一方面有助于改进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对落实“五育并举”国家战略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学习活动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
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学习活动指的是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以体育学科为依托,整合语文、数学、音乐、信息技术以及道德与法治等多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技能要素和方法论,通过精心规划的学习任务促使各个学科之间产生深度关联,进而形成一种具有综合教育理念的多元化育人形式,其本质特性在于借助体育实践活动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多方面发展,并非简单地把学科知识堆砌起来。
(二)价值
跨学科融合学习模式在教育实践领域里显示出明显的价值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促使教学方式产生创新变革,而且能够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传统体育教学大多只是单向地传递技术技能,但跨学科整合却凭借多元的情景设计和综合性的任务布置,既让学习过程变得有趣起来,又使它充满挑战性,这样就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二是符合现代教育的主要观念,有益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跨学科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锻炼运动技能,还能同步培养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信息处理以及伦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进而为达成全人教育的目标给予有力的支持。
二、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素
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学习活动设计需要围绕“情境”、“目标”、“资源”三个要素展开,这三个关键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系统而完整的教学环境。
(一)“背景”要素:设计基础
要塑造跨学科学习环境,就要把时空要素(物理空间布局,同伴互动机制)和社会情境(课程主题设定,协作交流模式)融合起来,变成学生参与这类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好的背景设计要依靠真实生活场景,具体任务安排和实际操作部分,促使体育知识和个体经验深度结合,达成沉浸式学习的目的。
(二)“任务”要素:设计关键
任务是连结学习目标的重要媒介,要整合跨学科资源,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还要关注三个关键方面:一是明确性,让学生清楚掌握学习的方向;二是层次性,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形成递进的结构;三是可行性,防止任务设计过于繁杂,保证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预期成果。
(三)“信息”要素:设计支撑
作为跨学科学习的主要要素,信息资源需要具有多元的特征、系统的特征以及适配的特征,多元的特征即多维度地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系统即利用跨学科的知识避免知识的零散化现象发生,适配即是能够适配于学习者本身的需求,从而使得其可以有效迁移和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学习活动设计的现存问题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学习活动设计在三大要素实施层面存在不足
第一,情境构建缺乏足够的现实依据。有些教师所设计的情境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脱离,过于依赖网络资源的简单拼凑与重组,没能很好地达成体育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有机融合,造成学生难以深度融入情境互动,知识向生活化应用场景的迁移与转化受阻。
第二,情境任务设计缺乏系统性整合。有些任务的设计过于依赖其他学科的教学范式,没有很好地融合体育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目标,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难以形成跨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
第三,情境信息结构化缺陷明显。目前研究散而碎,仅从体育学科角度出发,缺乏跨学科整合资源机制,学生难以形成系统化的跨学科学习知识体系,严重限制其综合素养发展。
四、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学习活动的设(一)优化背景设计,夯实融合支点
依据学生的生活阅历,采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为教学的起点,减轻学生的认识负荷;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适应小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文化资源,融合民族体育、地方特色体育,充实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优化任务设计,激发融合动力
创建“基础-发展-深化-整合”四层次递进式任务体系,基础性任务围绕核心素养培育与兴趣激发展开,通过趣味化游戏达成个性化教学设计,发展性任务关注综合能力提升,利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加入合作探究,深化性任务突出实践导向,依靠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志愿服务改善学习情境,综合性任务聚焦多学科知识整合,用跨界思维解决体育领域复杂问题。
(三)优化信息设计,畅通融合关键枢纽
资料预备环节:事先发出运动项目导学单,助力学生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学习引导环节:利用分组合作和问题引导这两种方式,促使教学目标得以达成;元认知发展方面:促使学生记录自身练习过程并加以思考总结,提高他们的自主调节水平;操作规范层面:对运动项目的具体执行步骤及相应规则予以详尽解说,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开展并且有条理地向前推进。
总结: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学习活动的设计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 它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成长,这个设计要从三个层面即情境创设、问题引领和资源统筹协同推进, 科学合理的规划既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运动兴趣,还能把“以体育人”的教育理念同多方面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统一起来,从而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由单纯传授技能向综合育人方向转变,给创建现代学校体育体系赋予操作上的依照。
参考文献:
[1] 杨先怀,栾晓玥.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运用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家长,23(17):17-19.
[2] 高长虹.全面育人理念下小学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探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