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驱动的精馏塔智能控制与预测性维护
郝爽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4006
一、引言
精馏塔是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实现混合物分离的核心设备,其操作过程涉及多变量耦合、强非线性及复杂动态特性。传统控制方法多依赖经验公式与 PID 控制,难以应对原料组成波动、环境干扰等复杂工况,常导致产品纯度波动、能耗偏高。在维护方面,传统预防性维护模式基于固定周期检修,存在过度维护或维护不足的问题,据行业数据显示,化工装置因非计划停机造成的损失可达年产值的 5‰ 。
随着工业 4.0 的推进,AI 技术为精馏塔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新范式。AI 驱动的智能控制可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实现动态优化,预测性维护则能基于设备状态提前预警故障,两者结合可显著提升过程可靠性与经济性。本文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工业应用三个维度,深入探讨 AI 在精馏塔控制与维护中的创新应用。
二、AI 技术在精馏塔中的应用基础
2.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技术
精馏塔智能系统的核心是数据驱动决策,需构建多维度感知网络:采用光纤传感器实时采集塔内温度场分布(空间分辨率达 0.5m )、压力变送器监测塔釜与塔顶压力(精度 ± 0.01MPa )、在线色谱仪分析产品纯度(响应时间 <30s ),同时集成电机电流、阀门开度等设备运行数据,形成每秒1000+ 条的高维数据流。
数据预处理环节通过小波变换去除噪声信号,采用卡尔曼滤波弥补传感器缺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PCA)降低数据维度,最终保留与产品质量、设备状态强相关的 20-30 个关键特征变量,为后续 AI 建模奠定基础。
2.2 机器学习核心算法
针对精馏过程特性,选择适用于动态系统的算法模型: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处理温度、压力等时序数据,捕捉过程动态滞后特性(滞后时间 1-5min ),预测精度可达 95% 以上;
随机森林(RF):用于多变量工况分类,识别原料组成波动、设备轻微故障等异常状态,准确率超 90% ;
强化学习(RL):通过与环境交互优化控制策略,在能耗 - 纯度多目标优化中表现优异,较传统方法节能 5‰
2.3 边缘计算与云平台架构
采用 “ 边缘 - 云” 协同架构:边缘节点部署在精馏塔控制柜,通过轻量化 AI 模型(如压缩后的神经网络)实现毫秒级实时控制;云端平台汇聚多塔运行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全局参数,形成 “ 实时响应 - 全局优化” 的闭环管理模式。该架构可减少数据传输量 80% ,同时满足控制实时性与全局优化需求。
三、AI 驱动的精馏塔智能控制方法
3.1 动态建模与模型预测控制
基于 LSTM 构建精馏过程动态模型,输入变量包括回流比、再沸器热负荷、进料流量等操作参数,输出为塔顶 / 塔釜产品纯度。模型训练采用滑动窗口法(窗口大小 1h),通过在线学习实时更新模型参数,适应工况变化。
将动态模型嵌入模型预测控制(MPC)框架,以产品纯度达标为约束,以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求解最优控制量。某乙烯精馏塔应用案例显示,该方法可使乙烯纯度稳定在 99.95%± 0.02% ,较传统 PID 控制波动范围缩小 60% ,再沸器能耗降低 12‰
3.2 自适应多变量协调控制
针对精馏塔多变量强耦合特性,开发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协调控制策略:将回流比、进料板位置、侧线采出量等 10 余个变量作为控制动作,以各组分分离效率为奖励函数,通过 Actor-Critic 算法训练控制策略。在某芳烃精馏塔测试中,该策略可在进料组成波动 ±15% 的情况下,保持各产品纯度合格,调节时间较传统解耦控制缩短 40‰ 。
3.3 能耗优化与工况自适应调节
结合随机森林与强化学习构建能耗优化模型:首先通过 RF 识别当前工况(如高负荷、低纯度要求等),然后调用对应工况下预训练的 RL 控制策略。某炼油厂常压精馏塔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产品分布,在保证主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能耗降低 8%-15% ,年节约成本超百万元。
四、基于 AI 的预测性维护策略
4.1 设备健康状态监测
通过振动传感器(采样频率 1kHz)采集塔体、泵、压缩机等关键设备的振动信号,利用傅里叶变换提取特征频率,结合 CNN 识别设备早期故障(如轴承磨损、叶轮不平衡)。同时,分析塔壁温度分布异常(通过红外热成像)判断内件结垢或堵塞,预警准确率达 92‰
4.2 剩余寿命预测模型
针对精馏塔关键部件(如再沸器管束、塔顶冷凝器),基于 LSTM 构建剩余寿命(RUL)预测模型。输入包括历史运行温度、压力、腐蚀速率等数据,输出未来 1-6 个月的失效概率。某化工厂应用案例显示,该模型可提前 3 个月预警再沸器泄漏风险,避免非计划停机损失约 50 万元。
4.3 维护决策优化系统
融合设备健康指数、生产计划、维护成本等因素,构建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维护决策模型。在保证设备可靠性的前提下,优化维护周期与资源调配,使年度维护成本降低 20%-30% ,同时将设备可用率提升至 98% 以上。
五、工业应用案例
5.1 大型石化精馏塔智能改造
某石化公司对 30 万吨 / 年乙烯精馏塔进行 AI 改造:部署 28 个温度传感器、6 个压力传感器及在线气相色谱仪,构建 LSTM-MPC 智能控制系统与振动分析预测性维护系统。运行 1 年后数据显示:乙烯产品纯度合格率从 98.2% 提升至 99.9% ,单位产品能耗下降 13.5% ,非计划停机次数从 3 次 / 年降至 0 次。
5.2 精细化工多塔联调系统
某香料生产企业的多塔精馏系统(含 6 个串联精馏塔)采用 AI 协同控制:通过云端平台实现各塔数据共享,利用强化学习优化整体回流比分配。改造后,目标香料酯产品纯度稳定在 99.5% 以上,生产周期缩短 15% ,同时因减少过渡馏分,原料利用率提升 8‰ 。
六、结论与展望
AI 技术给精馏塔的控制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突破,动态建模精度提高30% 以上,多变量控制响应速度加快 40%-60% ,预测性维护能提前 3 个月以上预警故障,效果显著。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极端工况下 AI模型适应能力不够,多传感器数据同步有误差(约 50ms ),工业数据标注成本高影响模型更新。未来可以通过融合算法(如将精馏机理融入 AI 模型)、升级硬件(用 5G 和新传感器)、构建数字孪生体等方式,让精馏塔实现 “ 自感知、自决策、自优化” ,助力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帆.基于微分几何的内部热耦合精馏塔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25.DOI:10.27805/d.cnki.gccgy.2025.000784.
[2]王红帅.精馏塔建模及温度的自适应解耦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7.
[3]朱翔宇.基于预测控制的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