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与防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阿孜依旦·阿力达加尔

中共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引言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安全威胁呈现规模化、智能化和隐蔽化特征。攻击方式不仅包括传统的病毒与木马,还涉及高级持续性威胁、勒索软件和社会工程学攻击。人工智能技术以其自动化、实时性和自适应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安全防御领域,特别是在威胁检测与响应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安全的结合进行研究,可以为构建高效、智能的防御体系提供可行路径。

1.基于机器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

恶意代码的多样化与变种化给传统特征库检测带来巨大压力。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模型,能够在无须完全依赖签名库的情况下识别恶意 系统,利用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模型对大量恶意代码样本进行特征 条指令的快速比对。研究人员通过字节序列分析和系统调用建模,使模 的异常行为。深信服实验室构建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平台在检测勒索病毒样本时实现 并能自动更新模型以抵御新型攻击。基于机器学习的检测方式不仅减少人工分析的工作量,还在动态环境中展现了更高的适应能力。

2.入侵检测系统的智能化升级

传统入侵检测系统依赖静态规则,面对零日攻击和复杂渗透手段时难以提供有效保护。人工智能技术使检测系统具备自学习与模式识别能力。360 公司在企业级安全防护中应用深度神经网络构建入侵检测模型,通过对网络流量特征的实时分析,实现了未知攻击流量的快速识别。阿里安全团队在云平台环境中部署基于集成学习的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大量虚拟化节点采集流量数据并输入训练模型,在云租户隔离和数据安全防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清华大学网络安全实验室研发的异常检测算法采用无监督学习方法,对庞大的日志信息进行聚类分类,在攻防演练中准确识别出了隐蔽的扫描与提权行为。智能化升级后的入侵检测系统不仅提升了实时性,还在面对复杂场景时展现了稳定性。

3.威胁情报分析中的知识图谱构建

威胁情报的价值在于揭示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实现情报数据的深度整合。百度安全团队研发的知识图谱平台能够将海量安全事件、攻击样本和漏洞信息进行结构化表达,通过图谱关系揭示攻击源与攻击路径的潜在联系。奇安信集团在威胁情报平台中应用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将来自不同安全厂商和开源情报库的零散信息进行聚合,生成可追踪的威胁链条,为安全人员提供直观的分析结果。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提出的基于知识图谱的APT 攻击检测方法,通过对历史攻击数据和实时网络行为的联合建模,能够在早期阶段预测攻击趋势并给出预警。知识图谱构建在威胁情报应用中提升了全局可见性,使检测从单点分析拓展到全局防御。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防御体系中的应用

1. 智能化动态防御机制

动态防御的核心在于根据攻击环境的实时变化调整策略。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强化学习为防御系统提供自适应能力。腾讯安全实验室开发的智能防御引擎利用强化学习模拟攻击者行为路径,在大量攻防对抗实验中训练出自动生成的防御规则。该系统能够在检测到异常流量时迅速生成新的过滤策略,并在下一轮攻击中直接应用。中国电科研究院构建的网络靶场平台结合图神经网络,模拟复杂的攻击拓扑环境,利用对抗训练不断优化防御机制,形成能够自进化的安全策略。

2.自动化响应与处置平台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安全运营中心的自动化转型。 奇安信在其安全编排与自动化响应平台中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使系统能够理解安全事件的文本描述, 在发现主机被入侵时能够自动触发隔离操作并进行取证分析,大幅缩 过事件推理模型实现对告警的自动分级,针对不同威胁等级生成不 。360 企业安全服务在自动化处置平台中应用图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事 间的关联 平台能够自动追溯攻击源并封堵关联通道。自动化响应与处置平台使防御体系具备高速反应能力, 并降低 人工干预带来的延迟和误判风险。

3.云安全与边缘防护的协同智能化

云计算与物联网环境使网络防御呈现分布式特征,人工智能通过边缘与云端协同构建整体防御框架。阿里云安全团队设计的智能防护系统在边缘节点部署轻量化深度学习模型,用于快速检测异常流量,检测结果上传至云端进行集中建模与优化,再将更新的策略下发至边缘节点,实现全局防护。中国移动研究院基于边缘计算的入侵防护系统利用联邦学习技术,在保障用户数据隐私的条件下实现多节点模型的联合训练,形成覆盖范围广泛的防御网络。金山云安全实验室开发的智能防御平台整合云端大数据分析与边缘实时响应机制,使平台能够在大规模DDoS 攻击中实现秒级识别与缓解。云安全与边缘防护的协同智能化提升了分布式环境中的安全韧性,为跨域、跨平台的防御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与防御中已经展现出明显优势。通过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方法,恶意代码检测能够在面对变种化和复杂化攻击时保持高准确率。入侵检测系统在引入智能算法后实现了从静态规则到动态识别的转变,知识图谱的构建使威胁情报分析具备全局视角,为安全从业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鹏飞. 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21, 57(3): 112-118.

[2] 孙健. 人工智能驱动的入侵检测系统 实现[ ].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0(12): 45-50.

[3] 周凯. 面向APT 攻击的知识图谱 威胁情报分析方法[J]. 情报学报, 2022, 41(5): 521-530.

[4] 郑磊. 云计算环境下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9, 46(9): 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