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启智思政育心
罗晶晶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第八小学三和分校 516213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的颁布,学科育人价值被进一步强调。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逻辑性、抽象性特征常使教师忽视其思政教育功能,尤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如何将数学知识与思政元素自然结合成为教学改革的难点。当前,部分数学课堂存在认知断层、教师能力短板等问题,亟须探索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思政融入模式。
一、现存困境的靶向诊断
(一)认知断层:思政元素与数学知识融合表层化
目前的小学低年段数学课程思政实践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 浅” 和“ 浮”的现象:一是形式上进行简单的机械式拼合;二是内容上缺乏深入的思考研究,使得两者不能真正实现有机结合。“ 表面结合” ,是当下许多中小学教师在实施数学课程思政时普遍存在的一个典型特征[1]。即仅仅只是把一些思想政治的内容简单地加入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更谈不上深层次的联系。这就造成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往往只注重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本身的内在逻辑,却忽视了思政本身所具备的教学规律,削弱了课程思政的教育实效性。
(二)能力短板:教师课程思政开发力系统性缺失
一是数学教材中的隐形思政元素挖掘不深;二是跨学科技能整合思政资源的能力不够强;三是不能很好地转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思政教学素材和活动方式。“ 照本宣科” ,只是把教材上的例子搬过来重新讲一遍而已,并没有建立起数学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爱国情操、科学素养之间深层次的联系[2]。在制定教学目标方面往往只注重了数学的教学目标而忽略思政教育的目标要求,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则又出现了重视传授知识而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引领的现象。
(三)方法固化:教学实施路径单一化倾向显著
目前,在小学低段数学课程中进行“ 隐性” 思想政治教育呈现了一种较为严重的单一化倾向,即对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只采用简单的灌输方式来完成;大多数老师只是在课尾加上一个“ 思政小节” ,或者是在一些习题中把例子中的数字换成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数据来进行诱导,这都是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就直接加入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去。这样使得思政教育变成了固定的一种模式:教师讲授法是唯一的方法手段,不注重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与能力的发展;载体使用方面也仅仅限于书上的例子,并且忽略了学校内部可以利用的本土资源;在评价体系上也只是关注了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却没有重视对学生行为方面的价值取向的关注等。
二、系统化实施策略构建
(一)三维联动开发模型
三维联动开发模型是以“ 知识维度一方法维度一价值维度” 作为整体结构,其中知识维度是基于数学概念所蕴含的严密性和和谐美进行深入分析;方法维度是在数学思维方式上提炼出分类思想和演绎法,并将其内化于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品质的养成过程中;价值维度是从数学史和现实生活角度出发,发掘其蕴藏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科学家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3]。“ 三维度” 相互嵌套,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三维联动开发模型要求围绕着低学段课程标准中某一具体的知识点来确定三维间的对应关系,例如,“ 认识钟表” ,不仅教给学生有关的时间的概念(知识维),还帮助学生养成了珍惜时间的习惯(方法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人发明的计时工具,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价值维)。由此可知,从具体的数学知识入手逐步发展成系统的辩证思维品质,最后再落实为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思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一种深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双螺旋能力提升体系
在整体框架设计上,“ 双螺旋” 教师成长体系以“ 理论研习+实践浸润”的双轨并行方式搭建起教师课程思政发展的两根链条:一是理论链,即立足于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原理及低年级学生价值观养成规律等相关内容的专业研修;二是实践链,即基于同课异构、沉浸式教研等形式开展的真实课堂磨炼活动。“ 双螺旋” 教师成长体系将这两条能力链相互交织贯穿始终,并借助反思性实践活动进行双向互动建构,从而形成“ 学一做一思一创”的良性闭环运行机制,使教师逐步摆脱了生硬附着式的思维定势,走向有机嵌入式的发展新境地。
(三)四维教学实施矩阵
以“ 目标一一内容一一方法一一评价” 的逻辑结构为脉络,构建了基于大单元的整体性设计思路和路径。目标层:从课程标准出发对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价值进行精准匹配;例如,数感培养对应的是实事求是,运算能力培养则指向追求真理。内容层:借助问题驱动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垃圾回收利用的数据分析);结合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元素挖掘数学史话(圆周率的故事),寻找思想教育的最佳切入点,让思政素材丰富多样地呈现于课堂之中。方法层:根据学情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来达成价值引领的目标。评价层:制定多元化的学业质量评价方案,使价值引导如盐化水般融入数学认知建构全过程。
四、结语
在“ 数理启智,思政育心” 的教学探索中,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更是塑造学生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课程思政仍需不断创新实践路径,优化教学设计,使思政教育更加自然、生动地融入数学课堂。教师应持续提升跨学科整合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朴丽莎,黄鑫.课程思政下《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的教学研究: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5):150-151.
[2]张静,赵素芹.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有效途径探析[J].科学周刊,2023(18):97-99.
[3]张鸿.课程思政背景下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2022(1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