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 “通过废旧物品制作青铜器酒器强化教学创新能力” 的实践探索
文慧
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二小学
引言
青铜器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艺术价值。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启蒙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美术课堂承载着弘扬传统文化与培养综合素养的双重任务。在教学中开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青铜器”的项目式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也有效融合了环保理念与动手实践,推动美术教学的深度创新。本文从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与成效反馈三个维度,系统分析该项目的实践价值与创新路径。
一、教学实践背景与课程设计逻辑
1.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契机
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成为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支点。青铜器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具有丰富的艺术特征与历史背景。在教学实践中引入青铜器题材,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兴趣。美术教师利用课堂短视频资料展示青铜酒器爵、青铜酒器尊等器物造型,借助本地教学平台“希沃”播放图像与动画解析,使学生迅速建立形象认知。部分教师还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线上搜索青铜器相关知识,提升课堂参与度与主动性。
2.废旧物品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现实基础
教学素材来源多样,生活中的废旧纸壳、快递包装、瓶罐、塑料管等物品经过清洁与裁剪,可成为制作青铜器模型的理想材料。教师指导学生以纸杯作为青铜爵的器身,以一次性筷子拼接兽面纹饰,利用黑色超轻粘土结合丙烯金和丙烯绿混合调配仿铜色,模拟青铜器的古朴质感。在实际操作中,一名学生使用纸巾筒改造为青铜尊身,再以超轻粘土捏塑兽面纹路,经上色处理后作品效果逼真,得到全班认可。课程中强调材料再利用与环保理念,培养学生节约意识与再创造能力。
3.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结构与实施路径
课堂设计以项目式教学为核心结构。教学流程由导入、设计、制作、展示四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安排具体任务与评价标准。例如,在“设计”阶段,学生需完成青铜器草图构思,标注尺寸、结构与装饰图案;在“展示”阶段,每组选出代表讲解制作理念与 工艺过程。教师使用“希沃白板”记录学生操作步骤,借助“钉钉作业”平台上传各组作品照片,便于后续评 价与反思。每一阶段都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团队合作、问题解决,构建出动态化、互动化的教学过程。项目实践证明,将青铜文化、美术技能与环保意识融合于课堂之中,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推动小学美术教学向创意实践方向转型。
二、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1.多维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创新表现
课堂评价体系涵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个维度。教师运用“智慧树”平台设置阶段性任务,跟踪学生的设计方案、材料运用和制作进度。评分标准包括创意独特性、材料合理利用、作品美观性和团队协作表现。每组作品完成后,学生通过“钉钉”线上提交创作日志,详细记录设计理念和制作步骤。教师根据日志和作品质量给予具体反馈,鼓励创新思考和动手探索。一名学生在作品中大胆采用塑料瓶切割拼接技巧模拟爵的长流结构,获得高度评价,体现评价体系对创新行为的激励作用。
2.教师引导方式转变为探究式支持
教师在课堂中担任引导者和合作者角色,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法,如询问“如何利用手边材料表现青铜器的纹饰质感?”“怎样调整结构使作品更稳固?”等,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教师示范基本的造型技巧,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组合方式。教学中我通过“希沃白板”实时展示学生作品细节,帮助学生分析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注重提供个性化辅导,尊重学生创意差异,强化过程中的反思与调整,促进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3.综合思维训练融合跨学科知识
制作青铜器模型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美术知识、科学原理和逻辑推理能力。设计环节要求学生考虑比例、结构稳定性和装饰细节,涉及几何形状认知和材料特性理解。 部分学生结合物理知识,自制胶水混合配方提升粘结力。教学中我引入青铜器历史背景知识 通过 的多 体资料,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反复调整作品结构与色彩,锻炼空间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课程鼓励学生将多领域知识整合应用,促进创新思维的深层发展。教学过程展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机制,注重评价激励、教师支持和跨学科融合三方面,有效推动学生创造力的成长。
结论
在美术课堂中开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青铜器”教学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紧密结合传统文化与环保理念,通过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实现了文化传承与资源节约的双重目标。项目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动手操作与团队协作,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多维评价体系科学引导学生创新表达,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支持者,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拓宽了学生思维深度,培养了综合素养与问题解决能力。该实践案例表明,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是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未来可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库,强化家校协同,深化评价机制,推动更多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持续探索与优化,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培养具有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李志强. 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实践路径探析[J]. 教师, 2023(14):66-68.
[2]王梦洁.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设计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 2022(17):54-57.
[3]赵彤. 废旧物品创意美术课程对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研究[J]. 小学教育研究, 2023(06):102-104.
[4]陈佳丽.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 课程教育研究, 2022(28):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