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导学法的实践困境与突破

作者

赵娟

格尔木市第二中学 816099

引言: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问题导学法逐渐被提倡,强调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导学法能提升思维深度和兴趣,但教师在实践中常遇困境,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研究其困境与突破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设计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课外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在一些前沿学校和创新型课堂中,问题导学法已经成为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原因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然而,虽然问题导学法在一些课堂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但整体来看,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二、问题导学法在实践中的困境分析

1. 教师缺乏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力

问题导学法的核心在于教师能够提出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历史教师在问题设计上存在困难。许多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又过于抽象和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和回答。问题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激发程度。由于问题设计的难度较大,许多教师在课堂中采取传统的讲解式教学,导致问题导学法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 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问题导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但在实际的课堂上,许多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对课堂提问表现出消极态度。尤其是在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中,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深,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常常感到困惑和焦虑,无法有效参与课堂讨论。尽管问题导学法本意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其实施效果却受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部分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影响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

3. 课堂管理的难度加大

问题导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和管理学生的讨论。问题的多样性和学生参与讨论的开放性往往导致课堂上的秩序难以维持。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单向讲授控制课堂节奏,但在问题导学法的课堂上,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和讨论的方向,保持课堂的互动性和有效性。这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教师在课堂管理上缺乏足够的经验,容易导致课堂讨论过于松散,甚至偏离教学目标。

4. 教学资源的匮乏

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不仅要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来支持他们的自主学习。然而,在许多学校,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参考资料,影响了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实施。虽然互联网和数字化资源日益丰富,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这进一步制约了问题导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5. 教师的培训和支持不足

虽然问题导学法已经在一些学校中得到推广,但整体上,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仍然不足。许多教师对于问题导学法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不深,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反思能力,导致其在课堂中无法灵活应用。教师的培训不足,使得问题导学法的实施效果受到较大影响。教师若未能掌握有效的教学技巧和策略,就难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作用。

三、突破问题导学法困境的策略

1.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

为了提高问题导学法的实施效果,教师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问题设计的技巧和课堂管理的方法。教师应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参与教学研讨和实践反思,提升自己在问题设计、课堂管理和学生引导方面的能力。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能够更好地实施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

2. 合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问题设计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层次分明、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应当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既要具有挑战性,又要避免过于晦涩难懂。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开放性问题、情境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引发学生的讨论,促使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此外,教师应注重问题的关联性和深度,避免问题的简单化,以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知。

3.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信心

教师应通过激励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采取适当的辅助措施,通过分层次教学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起信心,逐步提升其历史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4. 优化课堂管理,增强教学互动

问题导学法的课堂往往更具互动性,因此,教师应学会合理引导课堂秩序,确保课堂讨论的高效性。教师可以通过设定讨论规则、合理分配发言时间、适时总结和点评等方式,保持课堂的互动性和秩序性。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能够确保学生的思维不偏离教学目标,同时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5. 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为支持问题导学法的实施,教师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历史文献以及各类多媒体教学材料,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资源的多样化,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视角,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同时,学校也应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应用问题导学法。

结论

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发展,问题导学法有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提供坚实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海涛 . 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D].西南大学 ,2024.DOI:10.27684/d.cnki.gxndx.2024.004211.

[2] 孙 晓 . 新 高 考 下 高 中 历 史 教 改 的 方 向 与 实 践 路 径 [J]. 高考 ,2024,(33):15-17.

[3] 祁若华 . 基于高品质学生成长的高中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思考 [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4,(30):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