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家校协同中家长角色定位与策略
白晓
阜宁县实验小学长春路校区
引言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核心学科,承载着学生语言文字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启蒙。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深度融合,以期实现全面育人和素质教育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中,不少家长对自身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角色认识不足,协同方式片面或流于形式,造成家校协作难以落地。为此,有必要对小学语文家校协同中的家长角色加以科学定位,并提出系统有效的策略,推动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1 小学语文家校协同的背景与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语文学科不仅关系到语言文字的掌握,也涵盖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与文化认同的构建。学校教育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方面起主导作用,而家庭则为学生提供了日常语言环境和阅读氛围,是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外部支持系统。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意见》明确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离不开家校的有机协作。然而,在实践中,部分家长对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认知不足,习惯将语文学习等同于课文背诵和作业完成,忽视语言积累、阅读理解与文化熏陶等核心目标。同时,学校方面也未能建立系统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导致协作渠道单一、反馈机制不畅。因此,推动家校协同必须以明晰家长角色为基础,建立家校互动的良性机制。
2 小学语文教育中家长角色的现状分析
目前家长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普遍存在角色定位模糊的问题。多数家长仅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对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习惯、思维培养等方面重视不足。一些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监督孩子学习,例如强迫背诵、机械抄写等,缺乏科学指导与方法。此外,还有家长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力度不足,忽视了家庭在塑造语言环境中的作用。例如,家庭阅读时间不足,亲子阅读缺乏互动性,语文学习常常成为“学校的事情”,家庭缺乏有效介入。在教师层面,由于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经验,也常常无法向家长传达明确、合理的语文学习协同策略,造成家长支持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因此,要解决当前小学语文家校协同的问题,必须在角色认知、策略方法、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改进。
3 家长在小学语文家校协同中的角色定位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家校协同的实效性,应当对家长的角色进行明确定位。一是支持者角色,即家长应在物质和情感上为孩子的语文学习提供保障,包括营造安静阅读环境、购买优质图书资源、鼓励孩子表达与阅读等。二是引导者角色,家长应关注孩子在语文学习中的态度与习惯,通过日常语言交流、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等方式,提升孩子的语文兴趣与语言感知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语言现象、积累词汇、记录日记等,增强语言的真实体验。三是合作者角色,家长应与学校教师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教学目标与内容,共同设定学习计划,配合教师完成语文活动,如配音朗诵、主题阅读、亲子讲故事等活动。通过这些多重角色的协同发挥,家长不仅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有力支撑,还能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多元化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形成。
4 小学语文家校协同的家长实践策略
为落实上述角色定位,家长需要从实践层面制定科学有效的协同策略。首先是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家长应主动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升对语文教育的整体认知,避免以功利主义眼光看待语文学习。其次是构建家庭阅读文化氛围。家长应定期与孩子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选择适合其年龄和兴趣的读物,进行开放性讨论与阅读反馈,在家庭中形成浓厚的书香文化。此外,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开展写作实践,例如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给朋友写信等,培养孩子的表达与写作能力。在语言表达方面,家长应注重日常交流的质量,鼓励孩子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思想,并给予积极反馈。与学校的协作方面,家长应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语文类家长会、讲座、活动等,了解教学安排与学生表现,及时与教师沟通孩子在学习中的问题与进展。此外,还可通过家庭教育平台、微信群等渠道及时获取教师发布的资源与建议,实现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最后,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诗词歌赋、民间故事、节日文化等,以拓展孩子的语文视野和文化认同,增强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5 推动小学语文家校协同机制建设的系统保障
实现小学语文教育中家校协同的高效运行,不能仅依靠家长单方面的努力,更需构建系统、持续、互动的协作机制。首先,学校应加强家长教育指导工作,设立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岗或家庭学校合作小组,定期为家长开展语文教学理念、方法和实践的培训,引导家长科学参与语文教育。其次,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积极吸纳家长参与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例如设计亲子互动读写项目、语文实践作业等,使家长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合作伙伴。同时,要建设多元化的沟通平台,如利用“家校共育”APP、网络课堂、视频家长会等技术手段,提升沟通效率和互动质量。在评价机制上,应建立基于过程的家校协同评价体系,不仅考察学生的语文成绩,还关注其语言表达、阅读兴趣、学习习惯等综合指标,通过评价促进家长行为的积极转变。此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出台相应政策,推动家庭教育课程进校园,设立家校协同研究与实验项目,以制度化、专业化的方式保障小学语文家校协同的规范运行与持续发展。
结论
小学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家庭的积极参与与支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家校协同中家长角色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三重角色定位,并据此设计了多维度的家庭教育策略,强调家长语文素养的提升、阅读氛围的营造、亲子互动的深化以及家校沟通机制的构建。未来,应在政策支持、学校实践与家长教育三个维度加强协同机制的制度化与系统化建设,形成合力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赵娟 . 小学语文教育中应该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积极作用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21):56-58.
[2] 梁欣 , 蒙家宏 , 李正箐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困境的解决策略 [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4,40(03):24-31.
[3] 陈晓华 . 亲子共读对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提升的实践探讨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4,(1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