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产能提升的耦合机制研究
筵明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业综合开发中心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2160
一、引言
粮食安全作为一项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民众日常生活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确保粮食供应的充足性和稳定性,对于维护国家的整体稳定和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被赋予了极高的战略地位,被视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重视,高标准农田项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并非一项孤立的行为,它与粮食产能的提升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且复杂的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不仅体现在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能够直接提高粮食产量,更在于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耕地质量、增强抗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间接促进粮食产能的稳步提升。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产能提升的作用机制
2.1 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致力于完善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在农田水利方面,新建管灌、喷灌等灌溉与排水工程,能够确保农田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都能得到充足且合理的灌溉水源。例如,在干旱地区,完善的灌溉系统可有效缓解旱灾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保证作物在关键生育期的需水要求,从而提高作物成活率与产量。据相关数据显示,拥有良好灌溉设施的农田,粮食产量可比缺乏灌溉条件的农田提高 20%-30% 。同时,建设田间道路方便农业机械通行与农资运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事操作效率。农业机械能够及时进行耕地、播种、施肥、收割等作业,减少农时延误,保障粮食生产按计划有序进行,间接提升粮食产能。
2.2 优化土壤质量,奠定粮食高产基础
土壤是粮食生产的根基,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土壤改良。通过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使土壤通气性、透水性增强,有利于作物根系下扎,扩大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范围。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丰富的碳源和氮源,促进微生物繁殖与活动,加速土壤中养分的转化与释放,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以藁城区实施 2024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经过土壤改良,耕地等级提升 0.38 个等级,充分显示出优化土壤质量对粮食产能提升的显著促进作用。
2.3 促进农业科技应用,提升粮食生产效率
高标准农田为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规模化、标准化的农田布局适合推广精准农业技术,如卫星定位导航的轨迹施肥、无人机施药技术,根据农田不同区域土壤养分和作物生长状况,精准控制农资投入量,既能避免资源浪费,又能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粮食产能提升的重要途径。
三、粮食产能提升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反馈机制
3.1 增加资金投入,推动高标准农田持续建设
粮食产能的提升不仅直接带来了粮食产量的显著增加,还显著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而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可以将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到高标准农田的新建、扩建以及改造升级项目中,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持续推进。与此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升,他们也会更加愿意参与到农田基础设施的维护与改良工作中,例如自觉对项目建成后的设施进行维护。这种资金投入的增加,不仅有助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还能有效提升建设质量,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从而形成粮食产能提升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2 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高标准农田管理优化
当农民切实感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所带来的粮食增产和收入增收的显著效果时,他们对高标准农田的认同感和管理的积极性会显著提高。在这种积极心态的驱动下,农民会主动学习并掌握科学的农田管理知识,更加注重农田的日常维护工作,例如及时对灌溉设施进行排查、定期检查田间道路设施的状况等,确保农田基础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农民还会积极配合政府和相关部门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主动参与到农田建设项目的监督工作中,及时反馈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使高标准农田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从而保障高标准农田能够持续发挥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作用。
3.3 凸显示范效应,引导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
粮食产能提升显著的区域,其高标准农田往往成为周边地区学习借鉴的典范。这些成功区域所采用的先进土壤改良技术、高效灌溉管理模式以及合理的农田布局等成功经验和建设模式,会被广泛传播和推广。其他地区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时,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吸收和借鉴这些成功经验,探索并形成适合本地区特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这种示范效应的凸显,不仅推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更大范围内的创新发展,还不断优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技术路径和管理方式,为持续提升粮食产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产能提升之间存在着紧密且相互促进的耦合机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土壤质量、促进科技应用等多方面作用,有效提升粮食产能;而粮食产能提升又从资金投入、农民积极性、示范效应等角度反馈推动高标准农田持续建设与优化管理。为进一步强化这种耦合关系,建议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提升高标准农田的科技含量;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产能监测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建设与管理策略,以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产能提升的协同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崔向东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 [J]. 农业科技创新 ,2025,(21):57-59+80 .
[2] 曾智, 陈池波, 何蒲明. 高标准农田建设何以影响化肥减量施用—以江汉平原地区为例 [J]. 世界农业 ,2025,(07):81-92.DOI:10.13856/j.cn11-1097/s.2025.07.007.
[3] 活机制破难题提升百亿斤粮食大市产能——襄阳市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9(07):3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