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作者

孙圆圆 曹妍

河南农业大学

摘要:本文在分析总结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新时代下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优化路径,希望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为高校完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为高校课程建设关注的重点内容。2019 年和2020 年,教育部分别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2020年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要求,“大学英语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英语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设立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文化敏锐性和是非分辨能力,培养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因此,全面剖析目前高等院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拓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内容、全面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还有助于推动大学英语思政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2.目前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笔者于2024年2月20日在中国知网上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相关检索,截止到检索时,可见从2018年 至 2023年的六年间的论文发表数分别为 20、143、462、709、40、39 篇。从检索结果来看,从2018年到2023年这6年中,2018年至2021年这四年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先是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从2022年开始,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数量急剧减少,这说明近两年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关注严重不足。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目前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部分英语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由于高校很多英语课教师长期在国外学习生活,有海外留学教育背景,对国内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的了解和认知具有局限性,只专注于英语专业知识的教授上,不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碰撞,缺乏对学生及时的思想引导。

2.2思政元素渗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够充分

目前,高校虽然非常重视课程思政,很多高校外语学院都召开了课程思政的相关会议要求任课老师上课的时候融入课程思政,但由于缺乏监督,这就导致了很多老师的课堂思政元素渗透不够充分,存在随意性。而现阶段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高校英语教师重点关注课文内容的词汇、语法以及句型的学习,思政元素渗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够充分。

2.3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创新性

现在高校德育思想工作的开展还是以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课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创新性,缺乏教育载体的创新。现在的“00”后不喜欢教条式的理论说教,更喜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应加大课堂思政的创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进行课堂思政,才能有效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3. 新时代下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完善路径分析

新时代,根据目前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新时代下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完善路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3.1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与能力

课堂上单纯的英语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大学英语教师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与能力,用好大学英语课堂的主阵地。例如,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I》(第二版)第一单元“Growing Up”中,教师若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学生仅仅在思考和表达本单元的主题“成长”中,掌握相关的词汇,提高一些英语水平。但是,如果教师增强自己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便可以轻松将本单元的主要思想“成长”与青年理想联系起来,用英语讲述中国青年在中国发展的大背景下追求理想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反思自身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理想和坚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发现和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将个人目标融入集体目标,鼓励他们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3.2充分挖掘大学英语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教材是教学内容、教学资料的汇总和反映,因此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思想政治要点和要素,设计和开发与主题相关的学习环节,实现语言、文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例如,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I》(第二版)第二单元“Friendship”中,可以引导学生就本单元的主题“Friendship”进行思考和表达,引导学生将课文主旨与友谊和外交联系起来。在个人层面,引导学生探索友谊的真谛,可以举例马克思、恩格斯、瞿秋白、鲁迅等国内外伟大革命领袖的友谊,让学生了解探索友谊的基础是什么,以及什么是朋友最重要的特质。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内外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自己的革命巨人,让学生认识到友谊可以为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在国家层面,可以举例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英语方面的成就,如“一带一路”的成就以及中国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的全球贡献,让学生认识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世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经过充分挖掘大学英语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后,这不仅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水平,还能培养学生“双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自信、有能力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3.3 构建 “互联网+”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教师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河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一直积极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致力于构建 “互联网+”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引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微课、慕课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设备,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例如,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II》(第二版)第四单元“The Virtual World”中,本单元可以着重围绕“虚拟生活”这一充满思辩性的主题找一些相关短视频和纪录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这些社会现象,并用英文去分组讨论,辩证地分析互联网、手机、社交媒体等数字化交流工具的利与弊,引导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合理使用言论权发布正能量话语,杜绝网络暴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4.结语

新时代下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迫切需要不断完善,大学英语教师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与能力,用好大学英语课堂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传授语言知识和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相结合。此外,教师们应深挖教材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元素,挖掘文本中的思想政治要点和要素,设计和开发与主题相关的学习环节,构建 “互联网+”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加大课堂思政的创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进行课堂思政,才能有效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葛珊. 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探索_葛珊[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5(19): 165-167.

[2]林英玉. 结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为例[J]. 外语教育研究,2022,10(04):1-7.

[3]曹婷,刁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0):107-109+115.

[4]和伟.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路径研究[J]. 中州大学学报, 2019, 36 (06): 96-100.

[5]吕维兴. 新时代德育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