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黄小鑫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教育局教研室 050200
一、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体验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因此,研究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的平台,学生可以在互动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同时学习他人的见解,从而实现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互动式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发互动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和情境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欲望。例如,在学习《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 “虚拟网络交友场景”,让学生分组模拟在网络上交友的过程,然后展开讨论:在网络交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网络交友的特点和潜在风险,同时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实现互动学习。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互动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具有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合作完成。以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讲道德》为例,教师可以让小组围绕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文明有礼、诚实守信” 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收集相关案例和资料,制作成 PPT 进行展示和分享。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开展课堂辩论
课堂辩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例如,在学习《权利义务相统一》时,教师可以设置 “权利和义务哪个更重要”的辩论主题,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组织语言,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反驳对方的观点。通过这种激烈的互动,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和思辨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互动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学习软件等开展互动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关于社会公益活动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在学习软件上发表自己对公益活动的看法和感受,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回复和点评,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
结论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部编版教材开展互动式教学,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完善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使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健健 .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J].知识文库 , 2024, 40 (18): 29-32.
[2] 肖嫱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初探 [J]. 新智慧 ,2024, (11): 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