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优化

作者

张桂红

平乡县教育局教研室 054500

引言

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已逐渐成为全学科教学的核心宗旨。伴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与落地,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模式正面临新的挑战与转型。在这一背景下,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育学生价值观、思维力与行为规范的重要课程,承担着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然而,现实教学过程中,课堂评价仍存在形式单一、标准僵化、结果导向过强、忽视过程性与发展性的现象,难以准确反映学生在思想、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真实发展水平。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课堂评价体系长期以来过于依赖书面测评,重视对教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与真实表现的记录,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等关键素养未能在评价中得到充分呈现。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课程的育人性与开放性决定了其不仅仅应关注“知”的层面,更应关注“情”、“意”、“行”的全面体现。但目前课堂评价中普遍存在以期末笔试为主要形式、评价标准高度统一、缺乏对学生个性差异与情境能力的关注。评价内容大多集中在法律条文的记忆、道德判断的标准答案表达上,忽视了学生在真实社会问题情境中的价值立场、行为选择及其背后的思维逻辑。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评价目标与内容的重构路径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评价目标,从“检测学习成果”向“促进学生发展”转变,强调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理解规则、内化价值、提升能力。评价的目标应围绕学生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感、合作精神、理性判断等核心素养展开,形成由知识理解向价值认同、由理性分析向行为实践延展的多层次目标体系。在具体内容设计上,应打破单一知识点导向,构建多维度评价内容结构。首先,知识与能力维度需考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原则的理解程度与应用能力。

三、多元化课堂评价方式的构建与实践创新

要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评价优化,必须突破以往以考试为唯一形式的评价方式,探索形成多元化、全过程、情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体系。首先,过程性评价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阶段,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档案、任务成果展示、随堂反馈等方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表现力与进步轨迹。教师可以采用学习记录卡、成长手册等工具,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发展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其次,项目化任务评价应作为重要评价方式,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设计如“模拟社区治理”“法治辩论会”“校园法治巡讲”等项目型任务,引导学生在团队合作、信息收集、角色扮演、问题解决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能力。

四、评价结果的教学应用与反馈机制的优化整合

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在于结果的呈现,更在于其对教学的反哺与学习的促进功能。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评价结果,应成为课程内容调整、教学策略改进、学生学习改进的重要依据。教师应通过对评价数据的系统分析,掌握学生在知识掌握、思维逻辑、价值判断、行为选择等方面的优势与短板,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与个别辅导。教学团队之间可借助评价结果进行集体教研,分析学生发展趋势,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与课堂组织方式。对学生而言,评价结果应通过多维度反馈呈现,不仅有对其学习状态的客观描述,还包括行为表现的肯定、改进建议的具体化、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五、教师专业发展对课堂评价优化的支撑与保障

教师作为课堂评价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其教育理念、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直接决定着课堂评价的质量与效果。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师必须完成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转变,从“教学主导者”向“学生发展支持者”的身份重构。首先,教师应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准确把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目标与评价方向,树立“评价即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其次,应提升课堂观察、评价设计、数据分析、学习反馈等专业技能,掌握多元化评价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情境模拟、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为评价创设适宜环境。同时,教师要提升评价语言的专业性与温度感,既能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又能给予情感支持与成长激励。

结论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必须实现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的根本转变,从注重终结性结果向关注发展性过程的优化跃升。本文通过对当前课堂评价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以核心素养为指引,重构评价目标与内容、创新评价方式、加强结果反馈、夯实教师素养四个维度的优化路径,旨在构建科学、合理、多元、开放的课堂评价体系,真正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未来的课堂评价应在政策引导、理论支撑与技术助力下,进一步实现制度化、常态化与个性化的融合发展,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不断适应新时代育人需求,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薛宏玲 .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高效课堂模式初探 [C]// 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 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一等奖论文集 . 吉林市第二十九中学校 ;,2016:486-487.

[2] 王爱兵 . 自媒体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策略 [J]. 中小学电教 ( 下半月 ),2017,(06):54.

[3] 安华锋 . 活动教学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初探 [J].学周刊 ,2017,(27):29-30.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