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指向文化意识提升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作者

史华益

遵义市东风小学 贵州遵义 563000

引言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训练,对文化意识的培养相对薄弱,且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科之间相互割裂。[1] 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对多元文化深入了解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强调打破学科界限,以主题为线索,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真实的学习情境。将跨学科主题学习引入小学英语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西方文化,提升文化意识。

一、指向文化意识提升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必要性

(一)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思维活跃且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单一学科的知识传授方式相对枯燥,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跨学科主题学习以生动有趣的主题为核心,将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能够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如在以“动物”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中,英语课上学生学习各种动物的英文表达,科学课上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美术课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这种多维度的学习方式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促进文化意识的全面发展

文化意识不仅仅是对异国文化的了解,还包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对西方文化的介绍,对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关注不足。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通过整合不同学科内容,引导学生对比中外文化。如在“传统节日”主题学习中,英语课上学生学习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英文介绍,语文课上深入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学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外文化的异同,既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又能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理解和接纳异国文化,从而促进文化意识的全面发展。[2]

(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不同学科角度思考问题,整合信息,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在“环保”主题的跨学科学习中,英语课上学生用英语讨论环保问题及解决方案,科学课上了解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数学课上统计相关数据。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从多维度看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指向文化意识提升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跨学科主题

主题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一个好的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设计主题时,要紧密结合小学英语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确保主题具有趣味性、可行性和教育性。例如,可以围绕“我的家乡”这一主题展开跨学科学习。在英语课上,学生学习用英语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特色美食、著名景点等;在美术课上,学生绘制家乡的美景;在音乐课上,学唱与家乡有关的歌曲;在语文课上,学习描写家乡的优美散文,并尝试将其翻译成英语。通过这样的主题设计,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家乡,并用英语进行表达,既提升了英语能力,又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

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教师要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在学习英语教材中关于季节的内容时,可以与科学教材中季节变化的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英语课上用英语描述季节特点,在科学课上深入探究季节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社区资源等。[3]如在“世界文化之旅”主题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名胜古迹等资料,并邀请社区中的外国友人来校与学生交流,分享他们国家的文化,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跨文化体验。

(三)多样化教学方法融合

为了提高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效果,需要融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以“国际美食节”主题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举办国际美食节的情境,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用英语介绍不同国家的美食,包括美食的名称、制作方法、文化背景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英语知识,还了解了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同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还可以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文化主题,如让学生自主探究某一国家传统服饰的演变历史,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四)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保障跨学科主题学习质量的关键。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包括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运用、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评价主体可以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例如,在“文化遗产保护”主题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对文化遗产知识的掌握、在小组中的协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测试外,还可以采用作品展示、项目汇报、课堂表现记录等方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持续提升。

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促进文化意识的全面提升,让学生在对比中外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异国文化的理解。然而,在实施指向文化意识提升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学科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等。未来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跨学科素养,优化教学管理,为小学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出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和综合素养的新时代学生。

参考文献:

[1] 沈舟莉 . 指向文化意识提升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J].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4(5):62-67.

[2] 崔 静 梅 . 小 学 英 语 跨 学 科 主 题 学 习 的 实 施 路 径 [J]. 教 学 与 管理 ,2024(20):54-57.

[3] 王树宏 . 着眼文化意识素养培养英语跨学科学习的实践研究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3(1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