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感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陈文强 王免

莆田学院 管理学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关键部分,其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然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普遍专业认同感较低,这已成为制约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尽管旅游相关专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但本科生的就业对口率和专业认同感仍偏低,导致行业人才流失严重 [1]。已有研究表明,专业认同感高的学生更倾向于留在本行业,而认同感低的学生则易转业 [2]。特别地,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普遍较低,且毕业后短期内流失率较高 [3]。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省的特色与省级一流专业,虽历史悠久,但近年来也面临着第一志愿报考率不足、调剂率较高以及新生转专业意向较高等类似情况,这对专业的稳定性与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本研究旨在科学剖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吸引力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旅游产业高质量人才供给。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感的概念界定与构成要素

认同感是个体对自我身份、价值观念及所属群体的深刻认识与接受程度。其内涵不仅关乎自我身份的认知,还涉及对深层次因素如思想观念、价值认知及意识形态的判断与选择[4]。在专业学科背景下,认同感体现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价值、规范及未来发展前景的认同与接受 [5]。具体到旅游管理专业,其认同感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规划及行业贡献。尽管相关研究较少,且多聚焦于职业发展、行业前景等领域 [6],但已有学者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认同量表,包括专业学习、专业前景等多个维度[7]。综上所述,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感是一个涉及多维度、深层次的概念,需更多研究以促进该领域发展及人才培养。本研究基于前人研究及态度形成理论,深入探讨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的构成要素,确定了五个核心维度:专业认知、专业归属、专业意识、专业前景和专业教学,并引入行为意向作为另一重要维度,共同构成研究的核心框架。

(二)研究假设

1. 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感各维度对学生行为意向影响的假设

专业认同感与学生的就业意向及行为意向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在旅游管理专业领域,其认同感对旅游方面的就业意向有重要作用,高度的认同感可以促进学生对旅游的择业意向 [8][9]。因此,本研究将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感细分为专业认知、专业归属、专业意识、专业前景和专业教学五个维度,并假设这些维度均正向影响学生的行为意向。具体假设如下:

H1 :旅游管理专业认知正向影响学生行为意向H2 :旅游管理专业归属正向影响学生行为意向H3 :旅游管理专业意识正向影响学生行为意向H4 :旅游管理专业前景正向影响学生行为意向H5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正向影响学生行为意向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模型

本研究基于态度形成理论的内在逻辑,强调专业认同感在塑造学生行为意向中的关键作用。为此,将专业认同感细化为五个维度:专业认知、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前景及专业教学,共同构成了学生对旅游专业的全面认同感。综合上述理论框架和影响因素,构建研究模型(图 1),该模型更加直观地展示了专业认同感的五个维度如何共同作用于学生行为意向。

图1 研究模型图

(二)量表设计

参考前人研究的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感和行为意向量表,围绕专业认知(含知道培养目标、专业知识技能、素质毕业要求、专业社会地位及外界评价等)4 个题项、专业归属(内心接受、正面评价、对本校专业总体满意)3 个题项、专业意识(形成服务意识、学科视角,关注行业热点,按规范发展,有学习规划)5 个题项、专业前景(就业形势、职业社会地位、工资待遇好,对专业前景有信心)4 个题项、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合理、教师授课质量满意、学习氛围良好、就业指导好)4 个题项及行为意向(推荐朋友选专业,重新选仍选该专业,毕业后优先选文旅行业工作)3 个题项,共计 6 个变量,23 个测量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确定”“基本符合”“完全符合” )。

三、数据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于 2024 年 2 月 20 日至 3 月 5 日在校内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223 份,回收有效问卷 220 份,有效回收率为 。对收集到的220 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女生占比 7 7 . 3 % ,男生占比 2 2 . 7 % ;年级分布分别为2 4 . 5 % 、 2 5 . 5 % 、 2 1 . 8 % 、 2 8 . 2 % ;家庭所在地方面, 5 4 . 5 % 来自省内, 4 5 . 5 % 来自省外; 7 0 . 9 % 的学生通过调剂进入该专业,显示专业选择的被动性和调剂的普遍性,自主选择占 2 6 . 4 % 、他人推荐占比 2 . 7 % ;在专业方向上, 5 2 . 7 % 倾向于旅行社, 2 6 . 4 % 倾向于酒店, 2 0 . 9 % 未明确方向。这些数据为理解学生特征和专业选择提供了参考。

(二)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 SPSS 26.0 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最大方差法,对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专业认同感共提取 5 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专业认知、专业归属、专业意识、专业前景、专业教学”,KMO=0.92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均大于 0.5,公因子方差均大于 0.6,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7 4 . 7 7 5 % ( > 5 0 % ),因子建构效度较好。量表的 Cronbach’salpha 均大于 0.8,信度较好。行为意向共提取 1 个因子,KMO=0.666(P=0.000),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均大于 0.8,公因子方差均大于 0.6,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7 9 . 9 2 1 % ( > 5 0 % ),因子建构效度较好。量表的 Cronbach’s alpha 大于 0.8,信度较好。

(三)回归分析

通过多元回归统计方法,揭示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感各维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回归模型的德宾沃森值为 1.800,位于 1.5 至 2.5 的合理区间内,充分说明样本之间的独立性,排除了显著的相互干扰。R 值为 值为 0.512 以及调整后的 R2 值为 0.500, 值大于 0.3,进一步证明模型的拟合度良好,数据可靠性高。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1 所示,VIF 值小于 5,表明无多重共线性,确保了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专业认知、专业归属、专业前景的显著性P<0.05,表现为显著;专业意识和专业教学显著性 ,表现为不显著。具体分析显示,专业认知的标准化系数为-0.119,对行为意向无正向影响;而专业前景、专业归属的标准化系数为正,对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综上,假设H1、H3、H5 不成立,H2、H4 成立。

表1 学生行为意向为因变量的回归系数估计(N=220)

四、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1. 专业认同感维度影响差异

专业归属感与专业前景显著正向影响学生行为意向,此为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感形成的关键驱动因素,在旅游及相关专业教育领域具有一定普遍性。专业归属感促使学生积极融入专业集体,增强对专业的情感依赖;良好的专业前景激发学生职业期望,强化其在行业发展的决心。然而,专业认知、专业意识和专业教学虽为专业认同感的重要构成,但未对行为意向产生正向促进。专业认知与行为意向负相关,可能源于当前教学对专业认知引导偏差,使学生产生误解;专业意识自然形成过程未有效转化为行为驱动;专业教学虽达学生基本预期,但在塑造学生长期专业认同与职业坚守方面作用缺失,反映出教学与学生职业心理衔接的不足。

2. 研究贡献

理论贡献:本研究基于态度形成理论深度解构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机制,丰富了专业认同理论在旅游学科的应用内涵,为跨学科研究专业认同提供实证范例,有助于完善教育心理学与旅游管理学科交叉理论体系,推动专业认同理论在细分学科领域的精准化发展,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实践贡献: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精准方向,如依研究结论优化专业认知教育体系、创新归属感培育模式、拓展国际视野培养路径及强化教学与行业适配性。为教育管理者制定招生、培养及就业指导策略提供依据,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特征实施差异化干预,提升专业整体吸引力与稳定性,增强旅游行业人才储备与质量,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凌霄 . 今年文旅行业的毕业生都怎样了? [J]. 中国会展 ( 中国会议 ),2022(14):30-33.

[2]关爽 , 任梦柔 , 黄弈轩 , 等 . 食品安全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与职业选择 [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6(06):2303-2307.

[3]陈晓威.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2.

[4]Castells, M.. 曹荣湘译 . 认同的力量(第二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01.

[5]Watson C .Narratives of pract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in teaching[J].Teachers and Teaching,2006,12(5):509-526.

[6]Winters R .An Empirical Study 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ourism and Hotel Management Students in Udaipur[J].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2022,4(08):19-20.

[7]白凯 , 倪如臣 , 白丹 .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认同 : 量表开发与维度测量 [J]. 旅游学刊,2012,27(05):41-48.

[8]陈水映. 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 [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12(03):74-78.

[9]马莉慧 . 旅游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对择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