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信息型文本的翻译研究

作者

孙小然

青岛科技大学 266061

Abstract: Informative texts, including scientific literature, news reports, and academic papers, primarily aim to convey factual information accurately. Based on Peter Newmark’s text typology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informative texts. Newmark classified texts into three categories—expressive, informative, and vocative—and emphasized distinct translation approaches for each type. The translation of informative texts should prioritize accuracy and readability, avoiding

subjective embellishments to ensure faithful information transfer. Through case studies, this paper proposes two key principles: the accuracy of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logical of the information, while discussing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specialized text translation. The study argues that translators should adopt literal translation, annotation, conversion and inversion, balancing professionalism and reader accessibility to enhance translation quality. Keywords: Informative Text; Newmark’s text type theory; translation method

1. 引言

信息型文本的涵盖范围较 主要包括非文学类作品、期刊文献、科研论文及教材等专业材料。由于此类文本在表现形式和学科领域 性第一的原则,以科学审慎的工作态度确保译文的可靠性。 克的文本类型理论,通过分析信息型文本的典型特征, 理论在专业文本翻译领域的深入发展。彼得・纽马克将文 文本。他创新性地从文本类型角度开展翻译研究,提出 [1]。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原文的内容和语言特征,选用纽马克 作为理论支 验,采用多种翻译技巧并结合具体实例,论证该理论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2. 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

英国翻译学者彼得・纽马克在其著作《翻译问题探讨》 依据 所承载的功能差异,将文本划分为三大类:“表达型文本” 作者的个人思想、情感与立场,对读者的反馈关注度较低; 传递不带主观倾向的信息;而呼唤型文本则以读者为导 或行动响应。此外,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中还提 文本,交际翻译则更契合信息型文本与呼唤 应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因此,译者在开 本类型,进而选择与之匹配的翻译策略和具体方法。

针对信息型文本具有的客观精准、逻辑严密、语言简练等特征,翻译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准则:其一,忠实性准则。信息型文本的首要目的是向读者传递客观信息,因此翻译的核心任务是完整、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信息内涵,在这一前提下,不必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形式结构。其二,精准性准则。信息型文本常常包含大量专业术语和特定概念,翻译时无论采用何种策略与方法,都必须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在选词造句时保持审慎态度,确保译文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意,避免出现翻译偏差或歧义表述。其三,流畅性准则。信息型文本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力求让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信息认知和理解效果,这就要求译文必须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契合其文化语境,确保读者能够顺畅理解文本内容。

3. 信息型文本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由于原文是信息型文本,准确传递源文本含义至关重要 [2]。根据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译文需达到准确、逻辑清晰的标准。因此,翻译中选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首先,术语是信息型文本的典型特征,术语翻译是保证信息准确性的关键。部分术语(如 “urban heatisland effects”“urbanization pattern”)对普通 法翻译。翻译前,通过谷歌搜索获取了这些术语的详细信息,并在译文中补 此外,对于一些普通读者易于理解的术语,则采用直译法翻译。其次,科技文本中被动语态使用广泛, 因此有时会采用转换法,以保证译文信息的逻辑性。最后,由于中英表达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即中文通常将次要内容置于句首,而英文习惯将其放在句尾,因此采用倒置法,使译文更流畅自然。

除上述方法和技巧外,结合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和英文信息型文本的特点,还使用了意译法、拆分法等其他翻译方法。

4. 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应用案例

本章将探讨翻译实践中涉及的若干典型案例。由于信息型文本具有准确、逻辑性强的特点,翻译时需客观、忠实地将信息自然传递给目标读者 [3]。下文将在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的指导下,从信息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两个层面,对部分典型案例展开分析。

4.1 信息的准确性

英文科技文本中往往包含大量术语,蒋冀骋认为,术语翻译是翻译过程的核心环节 [4]。因此,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被放在首位,翻译过程中需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4.1.1 直译法

直译法指在译文中还原原文的意义、形式、风格乃至语序的翻译方法,是翻译术语的常用手段。若某一术语对多数普通读者而言并非难以理解,可采用直译法,以保证译文对原文信息的忠实性。

示例 1

原文 :The term‘Anthropocene’is frequently used to refer to the period where humans have significantly impacted our planet.

译文:“人类世”这一术语常被用来指代人类对地球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

原文属于信息型文本,需遵循信息型文本的特点,确保翻译的忠实性。示例中,依据直译法将原文术语“Anthropocene”译为“人类世”。尽管“人类世”对普通读者而言是较难的术语,但原文已给出其定义,因此译文能够向普通读者准确传递原文信息。

示例 2

原文 :The city’s claim to the status of an‘Information Society’took root and thrived on the uneven and combined velopment of capitalism in its latest phase during the last decade of twentieth century.

译文:20 世纪 90 年代,在资本主义最新发展阶段的非均衡联合发展背景下,该市“信息社会”的定位逐渐扎根并发展壮大。

示例 2 中,原文的“Information Society”是社会形态领域的术语。根据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信息型文本注重反映客观事实,更强调对原文信息的传递。通过直译法将“Information Society”译为“信息社会”,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文的含义。

4.1.2 加注法

加注法用于为读者提供术语的文化背景或定义,以加深理解 [5]。与直译法相比,加注法通过对较难术语进行解释,能帮助普通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示例 3

原 文 :Recently, the population has faced increasing weather mortality due to the extreme heat,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 and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atmosphere.

译文:近年来,由于极端高温、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因大量人工发热、建筑物与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导致城市温度高于周边地区的现象)以及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上升,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日益加剧。

翻译信息型文本时,需突出文本功能,准确传递原文内容 [6]。因此,译文补充了“urban heat islandeffects”的定义,帮助普通读者清晰理解原文含义,丰富相关背景知识以避免误解,同时也体现了信息型文本的真实性。

示例 4

原文 :Thus, to overcome the constraints posed by Bengaluru’s vulnerabilities and risks towards climate change, a tudy on the urbanization pattern in relation to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is presented in this chapter.

译文:因此,为突破班加罗尔在气候变化中的脆弱性与风险所带来的限制,本章将展开与气候特征相关的城市化模式研究(即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背景下城市化基本特征的模式化归纳与总结)。

示例 4 中,原文术语“urbanization pattern”在译文中被译为“城市化模式(即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背景下城市化基本特征的模式化归纳与总结)”。由于译文的目标读者是普通读者,他们可能难以理解“urbanization pattern”的含义。通过加注法给出该术语的详细定义,既能准确传递原文信息,也能确保读者充分理解文本。

4.2 信息的逻辑性

科技文本的一大特点是逻辑严密,因此必须理清原文的句子结构 [7]。因此,翻译过程中需高度重视译文的内在逻辑,通过转换法与倒置法,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从而有效传递原文信息。

由于中英表达习惯存在差异,英文中被动句较多,而中文则以主动句为主。因此,可采用转换法调整主语与宾语的位置,既能传递原文内容,又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示例 5

原文 :In India,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has not yet been systematically analysed and integrated with the domain climate change.

译文:印度尚未系统分析本国的人口动态,也未将其与气候变化领域相结合进行研究。

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强调,译文的句式有时不必拘泥于原文句式,以便将原文信息有效传递给目标读者。示例 5 中,原文的“the population dynamics has not yet been systematically analysed”是被动句,若按原文语序直译,会得到“本国的人口动态尚未被印度系统分析过”,这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因此,此处将原文的被动语态转换为译文的主动语态,确保译文逻辑清晰,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示例 6

原文 :Even though India’s CO2 emissions only comprise about 4% of the total global CO2 emissions, much less, if the historical concentration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ndia’s emissions were estimated to be of the order of 1331.6 million tons of the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greenhouse gas (GHG) in the year 2007.

译文:尽管印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占全球总量的 4% 左右,甚至更低,但若将历史浓度纳入考量,据估算2007 年印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13.316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GHG)。

翻译被动句时,有时需对原文句式进行适当调整与转换[8]。通过将原文的被动语态转换为译文的主动语态,使译文的语言表达符合中文习惯,达到信息型文本“忠实、流畅”的标准,从而契合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

4.2.2 语序调整法

语序调整法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重新调整源语言的表达顺序,使译文更自然流畅 [9]。由于中英表达习惯存在诸多差异,因此采用倒置法以确保信息的逻辑性。

示例 7

原 文 :The anthropogenic signal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 in the documented climate records where the magnitude as well as the rate of global warming due to the greenhouse gases is directly comparable to the actual observed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Lee 2006).

译文:相关气候记录显示,人类活动的影响信号日益明显,其中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变暖幅度与速度,与实际观测到的气温上升幅度基本相当(Lee, 2006)。

中英表达习惯存在差异,因此调整语序在所难免。若译文保留原文语序,会译为“人类活动的影响信号在相关气候记录中日益明显,其中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变暖幅度与速度,与实际观测到的气温上升幅度基本相当”,这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可能会让目标读者对原文内容产生困惑。而为保证信息的逻辑性与译文的可读性,示例 7 中依据中文表达习惯,将状语“in the documented climate records”置于句首。这样的调整能让目标读者轻松理解原文内容,达到知识传播的目的。

示例 8

原文 :Despite this, humans have profoundly changed the planet’s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on which we and all other animals rely.

译文:尽管如此,人类已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进程,而这些进程正是我们与所有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该句为复合句,其中“on which we and all other animals rely”是定语从句。由于中文中定语的位置相对固定,而英文中定语的位置则较为灵活。因此,需找出句子的修饰成分及其所修饰的对象,再调整它们在原文中的位置,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示例 8 中,原文的修饰语“on which we and all other animals rely”在译文中对应“而这些进程正是我们与所有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通过语序调整法调整原文语序,确保了译文的逻辑性与可读性。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的系统梳理,总结出一系列对未来信息型文本翻译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经验,尤其在术语处理与句式转换两个核心环节形成了可复用的操作路径:

在术语翻译层面,实践表明直译法与注释法是两种高效且适配的策略,其选择需以目标读者的认知水平为重要依据。具体而言,若术语属于大众熟知范畴或在上下文已有明确释义(如 “information society” 译为 “信息社会”),采用直译法可最大限度保留原文的专业性与简洁性,同时确保信息传递的直接性;若术语涉及特定学科的专业概念(如“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urbanization pattern”),普通读者缺乏相关知识储备时,则需辅以注释法,通过在译文中补充术语的内涵定义(如将 “城市热岛效应” 注解为 “城市因人工发热、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形成的高温化现象”),既能精准传递术语的专业含义,又能有效消除读者的理解障碍,实现专业性与可读性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术语翻译的精准性高度依赖权威参考工具,翻译过程中需频繁查阅专业词典、学科白皮书等资料以验证术语释义,尽管这会增加前期准备时间,但能从根本上避免因术语误译导致的信息失真,因此专业工具书的系统运用应成为科技文本翻译的基础规范。

在句式处理层面,科技文本中大量存在的被动句与复杂句是翻译的另一重点。由于中英文表达习惯存在显著差异:英文常以被动语态体现 主动语态的叙事逻辑,因此翻译时需灵活运用转换法:将原文的被动结构(如 ly analysed”)转换为中文的主动表达(“尚未系统分析人口动态 合汉语的语感习惯, 又能通过明确动作主体增强语句的逻辑连贯性。此外,针对英文中修饰成 语从句、状语短语)与中文修饰成分前置的差异,倒置法的运用同样关键:例如将 “the a n the documented climate records”调整为 “据气候记录显示 日益明显 ,通过重构语序使信息传递的逻辑层级更贴合中文读者的认知顺序,从而在保证信息完整的前提下提升译文的流畅度与可读性。

综上所述,上述基于实践总结的翻译方法,为未来社会形态、气候变化等交叉领域的科技文本翻译提供了具体且可操作的指导框架。同时,这一实践过程进一步验证了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对英文科技文本汉译的适配性,其强调的“信息型文本以准确传递客观信息为核心” 的原则,不仅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系统引入国外社会形态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搭建了有效的语言转换桥梁,对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本土化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