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

陈菲菲

湖南省新宁县芙蓉学校

引言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构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常处于被动接纳知识的状态,自主探究的能力明显欠缺。对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展开研究,对于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之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筑牢基础而言,具备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

素养与通识教育论坛优秀案例集. 三河市第二实验中学;2024:210-212.[3] 李立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4,(10):183-185.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现状

(一)教学方法呈现出单一化特征

部分教师依旧采用“讲授—练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当中主要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并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比如,在开展“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活动时,教师直接将公式告知学生,让学生去套用,而忽略引导学生通过拼摆小正方形来自主推导,很难养成自主探究方面的思维习惯。

(二)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处于年龄较小的阶段,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呈现出较弱的状态。在数学学科学习的进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形成依赖心理,当碰到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目时,学生往往会等待教师进行讲解,或者抄袭同学给出的答案,缺乏独立思考耐心。在课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需要家长监督才能够完成作业,自主去规划学习的意识十分淡薄,严重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向良好方向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进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育策略

(一)对教学理念加以转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当从充当“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成为“引导者”的角色,将课堂的核心重点放置在学生的自我探索,综合考量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性,构建贴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例如,在开展“元、角、分”的教学工作时,模拟出超市购物的具体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以及顾客,在交易的过程当中,自主地认知货币单位以及货币之间的换算关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致。

(二)革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运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进程中开展自主学习。在“24 时计时法”的教学中,安排“对一天作息时间进行记录”的任务,使得学生自行去观察钟表、记录时间点,将 12 时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的差异进行对比,借助课堂交流归纳总结出规律。

(三)优化课堂互动,营造自主的氛围

构建具备民主特质的师生关联,激励学生勇敢无畏地进行表达,安排“问题口袋”环节,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记录学习进程中的疑惑难题,在课堂上开展集体性的讨论并达成解答,组织开展小组协同合作式的学习模式。例如,在进行“图形的运动”教学期间,各小组通力合作,借助学习工具摆置出经过平移、旋转之后的图形样式,小组成员分工实施观察、开展操作、进行总结,在互动的进程中培育独立自主的协作能力。

(四)完善评价体系,激励自主性质的行为

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策略,将注意力投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方面,对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的完成状况、课堂提问展现出的质量、独自尝试解答题目等情形加以记录,借助“自主学习之星”评比等途径予以肯定,引领学生开展自我审视。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注意事项

(一)留意个体之间的差异,实施针对性教育

依据学生的学习根基进行分层式任务设计,对于学习根基比较薄弱的学生,给予具备分步引导功能的学习单;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具备拓展性特征的问题,例如,在开展“因数与倍数”教学期间,让学生自行探究“哥德巴赫猜想”的简易实例,以此保证每一位学生均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收获成就感。

(二)秉持循序渐进原则,开展长期性培育工作

自低年级阶段起始,着力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向学生提供引导,促使其在课本中圈画出重点内容,到中高年级,适度增添需自主进行探究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凭借自身能力设计数学小型实验,经过长时间的渗透,能够使自主学习演变成学生内心的需求。

结论

为了培育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革新自身的理念,对教学方法展开创新,并且对互动与评价予以优化,借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自主探究的契机、营造适宜且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显著提升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需要同时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要秉持长期培育的理念,进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局面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侯彦玉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J]. 新世纪智能 ,2024,(A0):53-54.

[2] 张菁 .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C]// 青少年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