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黄金春 黄明月 刘慧
泰安泰山城市发展置业有限公司 271000
一、引言
在工程建设领域,施工阶段是建筑项目最为关键与复杂的阶段之一,涉及多工种、多工序交叉作业,管理对象庞杂、动态变化频繁。传统依赖纸质图纸、人工协调与线性施工计划的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建筑项目对高效协同、精细控制与动态响应的需求。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作为以三维数字模型为基础、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技术体系,为施工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它不仅能实现工程信息的可视化呈现与集成共享,还可通过时间维度(4D)、成本维度(5D)扩展,支持施工过程的模拟与优化。因此,研究 BIM在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路径与实施策略,对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推动智慧建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BIM 技术理论综述
BIM 技术是以建筑三维数字模型为载体,集成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的各种信息,通过参数化建模和关联数据管理,实现建筑全过程可视化、信息化和协同化。其核心功能包括:
1)可视化:基于三维模型直观展现建筑构造,提升理解效率;
2)协调性:模型集成各专业图纸,自动发现碰撞冲突,提高协同效率;
3)模拟性:可进行施工进度、施工工艺、结构响应等过程仿真;
4)优化性:通过信息共享与分析优化施工路径、资源配置与成本控制;
5)可持续性:为绿色建筑设计、能耗分析与运维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三、BIM 在施工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已逐步由早期的设计辅助工具,扩展为涵盖施工管理、运维维护等多个阶段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平台。特别是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下,BIM 技术的应用范围与深度不断拓展。自住建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以来,多地政府将 BIM 应用纳入工程建设强制性要求,部分公共投资项目已将其作为招标和验收的重要条件。这一政策导向不仅提升了企业对 BIM 技术的重视程度,也推动了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一方面,BIM 技术与传统施工管理流程的深度融合仍需时间,特别是在进度、成本、劳务等核心管理模块中,BIM 与现有ERP、项目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尚不畅通;另一方面,BIM 实施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不同软件平台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建模规范和成果交付要求差异较大,给项目协同带来困难。此外,中小型施工企业由于技术储备、人员能力和资金支持有限,在 BIM 推广应用方面普遍存在动力不足、效果不佳的问题。部分企业对 BIM 的理解仍停留在“建个模型”“做个动画”层面,未能真正将其嵌入管理流程之中。总体来看,BIM 在施工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已进入从“局部试点”向“系统深化”的关键阶段。未来,BIM 的发展方向将从模型展示向数据驱动的协同管理、智能预警和决策支持转变,推动项目各参与方基于共享数据平台进行协作,真正实现施工全过程、全专业、全参与方的集成化管理。
四、BIM 在施工管理关键环节的应用分析
(一)施工进度管理(4D BIM)
通过将施工进度计划与三维模型关联,生成 4D 施工模拟模型,管理人员可以直观了解各阶段施工任务的空间位置与时间安排,及时调整工序安排与资源调度,减少窝工与冲突。模拟结果还能用于现场技术交底与可视化汇报,增强沟通效率。
(二)施工成本管理(5D BIM)
在 4D 模型基础上,进一步集成构件工程量与预算数据,形成 5D 模型,实现成本动态控制。项目各阶段的造价变动可通过模型自动更新并对比预算偏差,提高成本透明度。施工单位可基于模型数据进行精准采购与资源计划,避免浪费与重复支出。
(三)施工现场协调与碰撞检测
BIM 模型集成结构、机电、建筑等多专业信息,可实现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校验,提前发现施工冲突问题(如风管与梁的交错),降低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返工率。此外,施工现场可借助平板电脑或 AR 设备调用模型进行构件定位与进度跟踪,提高安装效率与精度。
(四)质量与安全管理
通过 BIM 建立质量检查点与施工标准库,可在模型中标注检验节点、监控施工质量。在安全管理方面,可利用模型进行危险源识别、安全通道布置与应急演练模拟,实现更为直观的安全控制与培训演示。
(五)多方协同管理与数据集成
BIM 作为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的数据共享与协同管理,有助于减少信息传递的误差与延时。通过 BIM 云平台或 CDE(共享数据环境)系统,可实时上传施工进度、问题记录、质量报验等数据,实现全过程可追溯与项目透明化。
五、案例分析
某市文化中心项目为大型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2 万平方米,结构复杂、工期紧张。该项目施工阶段全面引入 BIM 技术,主要应用在结构施工模拟、机电管线综合、施工进度控制与质量管理方面。通过 BIM 三维建模进行施工方案优化,发现原设计中楼梯与水管道存在空间冲突 3 处,提前进行设计优化,节约后期返工时间约 15 天。施工过程中使用 4D BIM 跟踪工序与进度,并将模型同步至移动终端供现场施工人员查阅,有效提升协调效率。项目交付后,BIM模型移交至运维单位,用于后续维护与设施管理,体现了 BIM 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延伸价值。
六、BIM 应用中的挑战与改进建议
尽管 BIM 在施工管理中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建模标准不统一、参与方 BIM 能力不平衡、软件平台不兼容、数据协同机制不健全等。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一是加强 BIM 标准体系建设,实现模型数据统一编码与交换格式兼容;二是加大 BIM 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施工单位内部建成BIM 工作团队;三是推动BIM 与ERP、物联网、项目管理系统的深度集成,实现施工信息全面数字化。
七、结论
BIM 技术作为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其在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已展现出广泛前景与实际价值。从施工方案优化到进度控制、成本管控、质量安全管理再到多方协同,BIM 在提升施工效率、减少返工、控制风险等方面作用显著。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与管理体系的完善,BIM 将在建筑项目管理中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成为智慧建造的重要基础与支撑。推进BIM 的全过程、全要素应用,将是实现工程建设现代化的关键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