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和先验知识对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梁育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 南充市 637000
本研究探讨结合人工智能语言模型与先验知识训练以提升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可行路径。通过分析先验知识在写作中的认知支撑作用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功能,,提出人工智能语言模型与先验知识协同提升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三阶段框架。通过“主题激活(预写作)-动态语言支持(写作中)-智能对比反思(写作后)”策略,探讨AI在优化逻辑结构、降低认知负荷及丰富词汇表达中的理论潜力,为智能化写作教学改革提供系统性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先验知识;中学英语写作;认知负荷;人机协同
引言
[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如GPT-4、Kimi等)的崛起正在重塑语言教育范式。根据吴砥等(2023)的研究,这类模型通过海量语料训练形成的参数化知识库,能够模拟人类语言认知的抽象表征,为写作教学提供动态脚手架。然而,当前中学英语写作仍面临三大痛点:其一,郭成(2019)指出学生先验知识碎片化导致内容贫乏;其二,李艳等(2022)传统批改模式反馈滞后;其三,林苏(2024)的研究指出认知负荷过重抑制创作动机。先验知识是学生理解和吸收新知识的基础,而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则在写作的各个阶段(如规划、草拟、修订和评估)展现出强大功能。两者的结合有望显著提升中学英语写作教学质量。本研究创新性地将AI的即时反馈能力与先验知识的认知锚定作用结合,构建‘输入-加工-输出’的全周期干预框架。
一、先验知识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
[]先验知识涵盖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积累的与英语写作相关的各类知识,包括词汇、语法、文化背景、常识与学科知识等。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学生写作时会将新的写作任务与已有先验知识相结合,主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与意义表达。例如,在写作 “环境保护” 主题文章时,若学生具备环境污染现状、环保措施与生态系统等先验知识,就能更顺畅地组织文章结构、选择论据,使内容充实且逻辑连贯。[]这与 Smith 等人(2021)的研究发现一致,他们强调学习者已有知识是新知识构建的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新信息并将其与已有知识关联。
(一)先验知识的认知支撑作用
[]先验知识包括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积累的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知识。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学生在写作时会将新任务与先验知识相结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写作“环境保护”主题时,具备相关先验知识的学生能够更顺畅地组织文章结构,使内容逻辑连贯。[]认知负荷理论进一步阐释了先验知识的作用。先验知识丰富的学生在面对写作任务时,能降低任务复杂性带来的内部认知负荷,更高效地处理写作信息。他们可基于已有知识框架快速理解写作要求、分析话题要点,将更多认知资源分配给创造性思维与语言优化,从而提升写作质量。[]Klepsch 等人(2017)的研究也表明,先验知识丰富的学习者能更轻松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降低认知负荷。
(二)先验知识对写作效率的影响
在词汇运用方面,丰富的先验知识使学生能更精准且多样化地选词以表达观点。例如,在描述 “美” 这一概念时,除了常见的 “beautiful”,具备文学艺术先验知识的学生还能想到更具表现力的词汇,如 “gorgeous”“stunning”“magnificent”,丰富文章词汇多样性。
在内容规划方面,先验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视角。例如,在写作爬山的旅行日志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华山的险峻陡峭、黄山的奇松怪石以及泰山的雄伟壮观等特色,为学生提供具体而生动的写作素材。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学生就可以从不同的山岳特点入手,详细描述爬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分享攀登时的感受与体验,使文章内容充实且有深度,避免写作时内容空洞、泛泛而谈。[]在文章结构组织方面,先验知识帮助学生遵循不同体裁的常规结构,或根据特定写作目的进行创新。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可基于已有的逻辑推理与论证模型,清晰地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展开有力论证,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说服力强。
二、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AI 语言模型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扮演多种角色。[]在写作构思阶段,学生可借助模型获取灵感与拓展思维。例如,在输入 “未来城市交通方式” 时,模型能生成多样化观点与场景描述,启发学生从多维度思考写作主题,突破思维局限。[]这与 Liu 等人(2024)提到的 AI 语言模型激发学生写作思维的作用相符。在写作修改过程中,AI 语言模型能快速识别语法错误、拼写错误与部分词语的不当用法,并提供修改建议。例如,当输入 “He good to the park yesterday.”,模型会提示将 “good” 改为 “went”,并可能建议改为 “He visited the park yesterday.” 以使表达更自然。此外,模型还能初步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与连贯性,提醒学生关注段落过渡是否自然、论据是否紧密相关等。在写作评估环节,AI 语言模型能依据预设的评估标准(如语法准确性、词汇丰富性、内容相关性与逻辑清晰性)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量化评分,并提供详细评估报告。这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写作水平与问题,减轻教师批改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精力投入个性化教学指导。[]Jiang 等人(2023)对 AI 在写作评估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尽管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模型可能生成错误或不准确的内容,误导学生。其次,模型存在语言偏见,缺乏个性化,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此外,过度依赖模型可能导致学生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的退化。
三、人工智能与先验知识训练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写作前:激活和拓展先验知识
教师可借助人工智能生成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案例分析材料。以“太空探索”主题写作为例,AI可生成涵盖历史发展和未来展望的阅读素材,帮助学生激活并拓展相关先验知识。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AI进行头脑风暴,生成关键词和问题清单,以此构建主题知识框架并梳理写作思路。[]研究表明,基于样例的教学能显著提升写作兴趣,当学生接触AI生成的范文时,其写作积极性提高率达63%。
(二)写作中:加强先验知识的应用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向人工智能模型模型寻求语言表达建议。例如,当描述“城市污染”时AI会提供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的阶梯式修改建议(如将"The air is dirty"升级为"The air is dirty because of factory smoke"),这种动态支持既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又能有效平衡认知负荷。此外,AI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实时检测写作问题,如发现"However"使用不当,会自动生成包含"In contrast"等衔接词的范例库。[]研究显示,这种人机协同反馈能使逻辑错误修正效率提升37%。
(三)写作后:巩固先验知识并反思
写作完成后,AI可将学生作文与范文进行多维度比对(包括词汇丰富度、衔接手段等),并生成可视化评估报告。教师可据此关注学生先验知识的应用深度,提供个性化建议。通过分析长期写作数据,AI能识别知识盲区(如混淆"affect/effect"),并推送针对性练习(如填空训练“The new policy will __ (affect) our community”),这种分层强化记忆方式符合张智君等关于‘超文本分层强化记忆模型’的实证研究结论。鲁子箫的"知识双螺旋模型"进一步阐释了AI技术与学生认知的协同机制:当AI提供术语优化建议时(如用"sustainable development"替代"green growth")时,若学生能结合已学知识(如SDGs目标),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术语的语境差异,形成技术指导与认知建构的良性循环。
四、结论
[]将人工智能语言模型与先验知识训练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写作教学中,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凭借其在写作规划、文本生成、修订和评估等环节的强大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有力支持;而先验知识则为学生构建了坚实的写作基础,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写作任务。然而,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模型可能生成错误或不准确的内容、存在语言偏见、缺乏个性化以及可能导致学生过度依赖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关注和解决。[]尽管如此,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师的有效指导,人工智能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可行的。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进一步探索如何更精准地利用人工智能挖掘学生的先验知识潜力,开发更具个性化的教学工具,以推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吴砥,李环,陈旭.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教育应用影响探析[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02):19-25+45.
[2]郭成.基于先前知识的期望在人工语法学习中的作用[D].闽南师范大学,2019.
[3]Smith, R., Snow, P., Serry, T., & Hammond, L. (2021). The Role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 Critical Review. Reading Psychology, 42(3), 214-240.
[4]林苏.写作提示对高中生认知负荷和英语写作表现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4,
[5]张智君,沈昉,朱伟,江程铭.先前知识、超文本层次深度和类型对低结构化信息搜索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04):680-683.
[6]Klepsch, M., Schmitz, F., & Seufert, T. (2017).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wo Instruments Measuring Intrinsic, Extraneous, and Germane Cognitive Load.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8.
[7]金皓月,余敏杰,张紫徽,李艳.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学术写作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24,30(04):79-90.
[8]王欢.人工智能时代ESP背景下英语的写作教学研究﹣﹣机遇和挑战并存[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20,42(3):209-214
[9]Liu, D., He, P., & Yan, H. (2023). An empirical study of schema-associated mnemonic method for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based on cognitive schema migration theory. Scientific Reports, 13(1).
[10]Jiang, Z., Xu, Z., Pan, Z., He, J., & Xie, K. (2023). Exploring the Rol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Facilitating Assessment of Writing Performanc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s, 8(4).
[11]韩娅娟.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样例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12]李艳,刘淑君,李小丽,杨普光.人机协同作文评价能促进写作教学吗?——来自Z校拓展课的证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01):63-74.
[13]曲可佳,董爽爽,乔璐遥.先前知识和概念图类型对科学说明文学习的影响[J/OL].心理发展与教育,2025(05):675-683.
[14]鲁子箫.智能时代知识变迁中的教学知识变革[J].教育研究,2024,45(02):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