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施工进度动态管理与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江海斌

杭州博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310000

引言

建筑施工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本控制、质量保证和工期目标的实现。当前,如何充分发挥 BIM 技术在施工进度动态管理中的作用,解决进度计划与实际执行脱节的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 BIM 技术应用实践,深入分析施工进度动态管理的现状与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促进施工进度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传统施工进度管理的不足与BIM 技术的优势

传统施工进度管理主要依赖甘特图( GanttChart )和网络计划(CPM/PERT)等二维工具进行计划编制与进度控制,但在现场执行过程中,其固有的局限性日益显现。首先,进度项的设定和依赖关系多靠项目经理经验手工录入,缺少精细化的任务拆解;其次,现场进度数据大多通过班组汇报或纸质表格收集,存在反馈滞后、记录缺失和统计误差,难以及时反映实际施工情况;再次,由于信息在各专业之间传递路径冗长,沟通效率低下,管理者在面对突发变更或风险时,往往无法快速拿到准确的最新数据,导致计划与实际执行产生显著偏差,进而无法实施有效的调整或资源再分配。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引入突破了这一传统模式的桎梏。通过三维数字模型与时间维度(4D BIM)的结合,BIM 不仅将设计模型升级为可视化的施工仿真平台,还使进度管理从“二维平面→三维空间→时序动态”完成了质的飞跃。具体而言,BIM 平台可集成进度计划、资源信息和现场反馈数据,将施工过程在数字化模型中实时再现。管理者通过 BIM 界面即可直观查看各分部分项工程在模型中的施工状态、已完成或待施工构件的位置,以及设备和人员的配置情况。

与此同时,BIM 与物联网(IoT)、RFID 定位、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协同应用,进一步实现了施工进度的自动化和实时化监测。现场传感器和摄影设备定时采集施工现场图像与传感数据,上传至 BIM 云平台,通过图像识别与偏差分析,可以自动对比“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及时生成进度偏差报告并触发预警。管理者依据预警信息,能够迅速分析进度滞后的原因——如物资供应延迟、人员不足或现场安全事故等,并通过平台直接调整后续工序顺序或调拨资源,确保进度回归正常轨道。

总之,BIM 技术通过构建可视化、动态化、自动化的进度管理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施工组织的精细化水平和响应速度,使项目管理真正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

二、基于BIM 的施工进度动态监控机制

施工进度动态监控是基于 BIM 技术应用的核心功能之一,主要通过将施工计划与现场实时数据结合,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BIM 模型通过与施工进度计划挂钩,建立三维空间与时间维度的动态关联,形成 4D 模型,能够在虚拟环境中重现施工进展。通过现场传感器、无人机航拍、移动终端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现场施工数据,将进度状态反馈至 BIM 平台,进行动态对比分析。动态监控机制能够及时反映计划与实际进度的差异,生成偏差报告,帮助管理人员迅速了解进度异常原因。该机制还支持多维度数据融合,结合资源使用、施工环境等信息,评估进度风险,实现预警功能。通过 BIM 平台的多端协同,项目各参与方可共享实时进度信息,增强沟通效率和协同决策能力,从而有效避免延误和返工现象的发生,保障施工进度目标的实现。

三、进度偏差分析与优化调整策略

施工过程中,进度偏差是常见问题,若不能及时处理,将导致项目延期和成本增加。基于 BIM 的进度管理平台能够对进度偏差进行精确识别和定位。通过对比计划与实际施工数据,平台自动生成偏差分析报告,揭示延期工序、资源短缺、工序冲突等具体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偏差,提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措施,如优化施工方案、合理调配资源、调整作业顺序等。优化策略强调动态调整和多方案比选,利用 BIM 平台的模拟功能,预测调整后对整体进度的影响,确保调整方案科学合理。此外,强化风险管理,将潜在的进度风险纳入动态监控体系,提前制定应对预案,提高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优化调整过程中,充分发挥多方协同作用,促进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实现项目管理的闭环控制。

四、BIM 技术在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目前,多个大型建筑项目已成功应用 BIM 技术实现施工进度的动态管理。如某高层建筑项目采用 4D BIM 技术,结合现场传感设备,实现了施工进度的实时跟踪与动态调整。项目团队通过 BIM 平台对施工计划进行动态模拟,实时掌握关键节点的完成情况和潜在风险,提前采取优化措施,有效避免了工期延误。另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通过BIM 与项目管理软件集成,实现了进度、成本、资源的多维度联动管理,提升了项目整体控制能力。这些实践案例表明,BIM技术不仅提升了施工进度的透明度和可控性,还促进了项目团队协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增强了工程项目的竞争力。

五、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尽管 BIM 技术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推广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集成困难、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限制了 BIM 的深入应用。部分项目缺乏系统的 BIM 实施方案,导致技术资源浪费和效益发挥不足。此外,施工现场复杂多变,实际操作与 BIM 模型存在偏差,影响进度监控的准确性。未来,应加强行业标准制定,推动 BIM 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融合,提升数据处理和智能分析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各方参与者的技术水平和协同能力。推动 BIM 技术与移动终端、云计算等平台的融合,实现施工现场信息的无缝连接和实时共享。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促进BIM 技术在施工进度管理领域的普及和深化应用,助力建筑行业实现高效、智能、绿色发展。

六、结论

基于 BIM 技术的施工进度动态管理为建筑项目提供了一种高效、精准的管理手段,突破了传统进度管理的信息滞后和孤立状态,实现了进度信息的可视化、动态化和协同化。通过构建完善的动态监控机制和科学的进度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进度控制的精度和响应速度,降低项目风险,保障工期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BIM 技术在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促进多方协作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未来应加强技术集成与应用推广,完善标准体系和人才培养,推动施工进度管理向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为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赞进 . 南湖温泉酒店施工现场成本管控及风险防范策略研究 [J].中 国 建 筑 金 属 结 构 ,2024,23(12):155-157.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4.12.053.

[2] 王凯 , 孙波 , 杨楠 , 等 . 基于 BIM 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4,(12):131-133.

[3] 郭瑞真 .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探讨 [J]. 安装 ,2024,(S2):10-11+16.

[4] 蔡美清 .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的影响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4,(1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