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检验价值

作者

谢佳颖

郑州人民医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blood red cell and reticulocyte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renal anemia, providing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treatment monitoring, and formulation of personalized treatment plans for renal anemia.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90 patients with renal anemia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the nephrology department of a tertiary hospital in Henan Provinc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4.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research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Blood samples (5 ml) were collected from all patients in the morning after fasting. Red blood cell parameters (such as RBC, MCV, MCH, RDW) were analyzed using an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 and reticulocyte parameters (such as RET#, RET%, IRF, LFR, MFR, HFR) were measured using flow cytometry.Results The blood red cell parameters in the research group, including MCV (97.41±7.12), RBC (2.10±0.19), and MCH (32.11±4.35),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MCV: 83.24±5.41, RBC: 2.65±0.63, MCH: 24.92±3.57), indicating an improvement in red blood cell production. Reticulocyte parameters such as RET# (0.04±0.02 vs. 0.20±0.04) and RET% (1.52±0.28 vs. 3.28±0.81)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group, suggesting improvements in the generation and ma ration of reticulocytes. Parameters like IRF, LFR, HFR, and MFR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dicating the restoration of 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function.Conclusion Blood red cell and reticulocyte parameters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red blood cell production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renal anemia and are of significant clinical importance in diagnosing and monitoring renal anemia. Keywords: Renal anemia; Blood red cells; Reticulocytes; Clinical diagnostics

肾性贫血(Renal Anemia)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最常见且最具代表性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着肾功能的进展而逐步升高,尤其在中晚期 CKD 和终末期肾病(End-S e Ren al Dise , ESRD)患者中最为显著。其核心病理机制是由于肾单位功能下降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合成减少, 从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造成红细胞生成不足 [1]。慢性炎症状态、铁代谢紊乱、叶酸与维生素 B12 缺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铝中毒、红细胞寿命缩短以及透析治疗过程中的血液损失等因素,也在肾性贫血的发生与发展中 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认知功能下降以及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导致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升高,甚至可进一步加速肾功能恶 )的恶性循环 [4]。目前临床上,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水平 理病理因素影响,其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及时、全面地反映红细胞生成能 (如红细胞数 [RBC]、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红细胞分布宽度 是常规 液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初步判断贫血的类型(如小细胞低色素性、大细胞性或正细胞性贫 然而 生成的即时动态变化反应不足。而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作为刚释放进入外周血的未成熟红细胞 其数量和比例在 定程度上反映骨髓的造血活性。网织红细胞参数如绝对数(RET#)、比例(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以及不同散射强度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LFR、MFR、HFR)等,能够反映造血系统对贫血的应激反应情况,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灵敏性,特别适用于动态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7]。

本研究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肾内科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并分析其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数据,旨在评估这些指标在肾性贫血诊断与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精准识别病情、优化治疗策略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同时为推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CKD 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 2024 年 1 月到 2024 年 12 月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肾病科住院的 90 例肾性贫血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 例)和研究组(45 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23 例,女性患者 22 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 24 例,女性患者 21 例。患者年龄范围为45 岁至75 岁,平均年龄为(58.5±6.3)岁。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 符合肾性贫血诊断标准,且无其他严重合并症;② 患者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 检查结果符合研究需求的患者。排除标准:① 合并严重肝、肺、心疾病;② 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血液疾病;③ 患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 5ml 静脉血样本,以确保血液样本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血液样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关检测。血液红细胞的检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pocH-100i)进行。该仪器能够高效地分析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数量、体积及血红蛋白含量等关键参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常规的血液红细胞检测可以为贫血的初步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包括红细胞的数量(RBC)、体积(MCV)、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常规指标。在研究组的患者中,除了常规血液红细胞检测外,还进行了网织红细胞的检测。网织红细胞是红细胞生成的前体,能够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因此对于贫血的诊断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8]。网织红细胞的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该仪器能够通过激光分析血液样本中的细胞特性,并提供网织红细胞的绝对值(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等关键指标。流式细胞仪的高灵敏度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织红细胞,为临床评估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

所有的检测操作严格遵循试剂说明书,并且研究者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执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在实验过程中,每一步操作都确保无菌、规范,以减少可能的操作误差和外界干扰,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9]。1.4 数据收集与统计方法

研究者对所有患者的实验数据进行统一收集,所有问卷在填写后当场回收。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23.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 [n(%)] 表示,并通过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 值<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血液红细胞参数水平

研究组在 MCV(97.41±7.12)、RBC(2.10±0.19)和 MCH(32.11±4.35)等指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MCV: 83.24±5.41, RBC: 2.65±0.63,MCH: 24.92±3.57),表明红细胞生成有所改善。其他参数如MCHC 和RDW-CV 无显著差异。

表1 两组患者血液红线参数水平
注:P<0.05。2.2 对比两组网织红细胞参数水平

研究组的 RET#(0.04±0.02)和 RET% (1.52±0.28) 显著低于对照组(0.20±0.04、3.28±0.81)。IRF、LFR、HFR 和 MFR 等参数均示出显著改善,反映出研究组网织红细胞成熟度提高,骨髓功能恢复。

表2 两组患者网织细胞参数水平比较

注:P<0.05。3. 讨论

[4]彭彪承, 郝书华, 廖晶晶, 高俊岭, 施文剑, 姚创. 不同年龄肾性贫血患者血清iPTH、尿NGAL 水平差异及与贫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 2023, 24 (12): 1104-1106.[5]王春花, 胡文博, 王宁宁, 李瑜琳, 刘海琴, 罗玉霞, 高蕾, 刘文花. 单中心慢性肾脏病3 ~5 期患者肾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3, 33 (24): 1-6.[6]柳一花 , 陈亚红 , 王苏建 . 血红蛋白水平变异性与肾性贫血患者反复输血治疗效果的关系 [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2023, 31 (06):1831-1837.[7]齐晓芸. Sysmex XN-10(B3) 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参数对鉴别诊断贫血性疾病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 29 (21):86-88.[8]何莹. 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检验价值 [A] 第二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三)[C]. 榆林市医学会,榆林市医学会 , 2023: 7.[9]周谦 , 黄亚群 , 何丽 . 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临床检验价值 [J]. 名医 , 2022, (24): 102-104.[10]金毅 , 杨立川 . 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TSAT、Cys C 及维生素 B12 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川北医学院学报 , 2022, 37 (08):1067-1069+1085.[11]刘程程 . 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指标对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析 [J]. 中国实用医药, 2022, 17 (08): 114-116.[12]贾连玲 , 欧红玲, 王欢, 赵海娇, 李梦, 王欣茹. 网织红细胞新参数对贫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 42 (13):1563-1566.[13]谢俐 . 肾性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临床检验价值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20, 18 (36): 81-82.[14]吴海燕 , 孙飞, 冯晶晶, 田森, 江萌, 袁若兮. 肾性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检验价值研究[J]. 药物生物技术, 2020,27 (06): 558-560.[15]杜佳菊 , 史殿志, 毕研梅, 刘琳, 汪洋, 王丹. 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联合肾功能指标评估肾移植患者的临床意义[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20, 19 (17): 1894-1897.

本研究对 90 例肾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血液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参数的临床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各项血液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的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相关指标普遍高于对照组,尤其在 MCH、MCV 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改善。这些结果表明血液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的检测对肾性贫血的监测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血液红细胞参数如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RBC(红细胞数目)、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反映了患者红细胞的体积、数量以及血红蛋白含量等方面的情况,能够有效帮助临床医生评估贫血的类型及严重程度 [10]。对照组的 MCV(83.24±5.41)和 MCH(24.92±3.57)数值较低,提示红细胞的体积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较少,符合贫血状态的特点[11]。而在研究组中,虽然MCV(97.41±7.12)和 MCH(32.11±4.35)较对照组有所增加,表明研究组的红细胞生成有一定改善。然而,部分指标如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 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在两组间并未显示出显著差异(P > 0.05)。这提示在改善红细胞生成的同时,红细胞的浓度及分布宽度仍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可能表明患者的骨髓生产能力逐渐恢复,但未完全达到正常水平[12]。尽管如此,MCV 和 MCH 的显著升高仍证明了红细胞生成方面的显著变化,这对于肾性贫血的治疗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网织红细胞是指新生红细胞的一种前体形式,它的数量和比例能够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13]。网织红细胞的检测在贫血患者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是肾性贫血的诊断和监测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如 RET#、RET%、IRF 等)上差异显著。对照组的RET# 为 0.20±0.04(×10^12/L),RET% 为 3.28±0.81%,而研究组则降至 0.04±0.02(×10^12/L)和 1.52±0.28%。RET# 和 RET% 在研究组中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研究组患者的网织红细胞生成存在一定的改善。IRF(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和 LFR(低散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在研究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这表明研究组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有所恢复,网织红细胞的生成趋于正常 [14]。这一发现对临床诊断肾性贫血和评估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组在LFR 的升高也可能表明其较高比例的网织红细胞具有较好的成熟度,进一步反映了骨髓功能的改善。尽管如此,HFR(高散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和 MFR(中散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在研究组的数值较对照组仍然显示较为显著的差异,表明部分患者的红细胞生成依然存在不完全恢复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治疗尚未完全恢复患者骨髓的完全功能 [15]。

血液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的检测能够有效反映肾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生成的实时数据,对于临床诊断及监测肾性贫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MCV 和 MCH 的显著升高, 以及网织红细胞 数的改善 提示研究组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有所恢复,并且红细胞生成也得到了显著改善[16]。这些检测结果为肾性贫血的治疗方案制定及后续疗效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尽管本研究对肾性贫血患者的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但仍存在 本研究样本量为 90 例,且仅限于单中心研究,可能无法充分反映不同地区或不同种群患者的普遍情况。研究仅关注了肾性贫血的部分生物标志物,未来可扩展到更多临床指标,以全面评估肾性贫血患者的状况。由于研究为横断面设计,未能进一步进行随访研究,因此无法评估长期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血液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对于肾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组患者的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检测能有效反映肾性贫血的治疗进展,且对于临床评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及贫血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宗玮, 丁国华, 石明. 血清β2 微球蛋白浓度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相关性研究[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 (05):

846-852.

[2]孙晓敏, 刘东, 梁东. 血清iPTH、ALB、hs-CRP、A/G水平对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贫血的预测价值[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 26 (04):

484-487.

[3]李锐睿, 郭亚玲 , 于源 . 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华南预防医学, 2024, 50 (01): 49-52.

[16]李颖颖 . 肾性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含量的变化研究 [J]. 现代诊断与治疗 , 2020, 31 (08): 1296-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