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张瑞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日照站; 山东省日照市; 276826
引言 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快速铺开和旅客出行需求的不断升级,我国铁路运输正迈入“高铁时代”。高速列车以其快速、准点、舒适和安全等优势赢得了大量旅客青睐,然而,在“高铁 +”背景下,旅客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多元与个性化。如何在保证运输安全与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旅客全程出行的满意度,已成为铁路部门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基于服务质量提升的理论视角,通过对高铁旅客出行流程的梳理与统计调研,剖析现有服务瓶颈,并提出系统化的提升路径,为行业实践提供可行性方案。
一、组织管理与绩效考核优化路径
当前,高铁客运涉及运营、安检、乘服、客运组织等多部门协同,但在组织架构与绩效考核层面尚存分工不明、考核指标单一等问题,导致服务责任难以落地。为此,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立以旅客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将旅客投诉率、正点率、服务规范执行率等关键指标纳入考核,并通过定期评审与动态修订,实现目标闭环管理。同时,优化客运管理层级,明确各部门在出行各环节的责任边界,推行项目化团队管理,确保跨部门协同高效。借助数字化办公平台,实现考核数据实时共享与自动统计,提升评估效率;引入外部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定期审计,增强考核透明度与公信力;并结合绩效结果实施多层次激励与改进措施,将优秀经验在各部门间推广复制,从而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二、智能化信息技术赋能路径
高铁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提升离不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支撑。目前,虽然国内多条高铁开通了移动端购票和电子客票,但在车站导引、候乘舒适度监测、动态客流预测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建议进一步建设“智慧车站”与“智慧列车”协同体系:在车站内部部署智能导引机器人、动态人流监测与预警系统,并结合 GIS 技术实现精准路径规划和无障碍服务;在列车端应用车厢环境自适应调节、在线餐食预订与送达系统、智能语音助手及VR 候车环境预览功能;同时,将旅客出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深度融合,提供精准化的全流程出行提醒与差异化服务推荐,如个性化座位升级、实时座位余票提醒及在线客服一键呼叫;进一步强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电子票据不可篡改,提升旅客信任。真正实现“互联网 + 高铁”服务升级,打造智慧、便捷、安全的出行新生态。
三、人员培训与服务文化建设路径
服务质量最终体现在人的行为与细节上。当前部分一线乘务人员在应对高峰期旅客问询、突发事件处置、跨文化沟通等方面显得经验不足。应构建“岗位—能力—情景”一体化培训体系,将岗位胜任力模型与真实服务场景相结合,开展模拟演练与案例研讨,增设跨文化礼仪、心理疏导和紧急医疗救援等模块;并引入沉浸式 VR 培训,让乘务人员在虚拟环境中反复演练突发状况的处理流程。同时,应建立导师制与结对帮扶机制,由资深员工带领新人,定期开展经验分享与观摩,并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推送微课与自测题库,实现新知识与规范的持续更新。
此外,要强化服务文化建设,以服务承诺、服务礼仪、服务语言和服务仪表等内容为核心,定期组织评选优秀服务个人与团队,通过实地考核、匿名旅客回访、在线评价系统等多维度激励机制,营造以旅客为中心的服务氛围,让“微笑服务”“温馨乘车”成为高铁品牌标签,并激发员工荣誉感与职业认同。应定期举办“服务之星”颁奖典礼和内部分享会,鼓励员工以真实案例讲述服务心得,通过文化墙、宣传视频等形式传播服务故事,增强团队凝聚力与职业自豪感。与此同时,还需关注员工心理健康,配备心理咨询支持,帮助一线人员缓解压力,保持良好心态,以确保长期高质量的旅客服务。
四、运营协同与流程再造路径
旅客出行是一条跨部门、跨场景、跨时空的完整服务链条,车站与列车、铁路与地方交通衔接不畅会直接影响旅客体验。建议基于“流程再造”理念,对旅客进站、检票、候乘、检票口分流、列车检票等关键节点进行系统梳理,消除重复环节,压缩非增值等待时间,同时利用大数据进行客流预测和动态调度;与城市公交、地铁、网约车等第三方交通运营商开展票务互联与调度衔接,实现无缝换乘,并在 App 端实时推送接驳信息;在重大节假日高峰期建立联合调度机制,动态调整开行方案和站场运力配置,运用云协同平台统筹指挥,提升整体运行效率与服务连贯性;并设立应急联动流程,与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共享信息,确保突发状况时反应迅速,为旅客构建安全、快捷、舒适的全链路出行体验。此外,应定期开展流程评估与旅客满意度调查,形成持续优化闭环机制,并通过多渠道收集改进意见,确保协同流程不断完善与升级。
五、深度洞察与客户体验提升路径
旅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不仅限于硬件与流程,更在于情感共鸣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应将客户体验管理(CEM)理念引入高铁客运服务,通过问卷调查、社交媒体舆情监测、智能语音客服等多渠道实时收集旅客反馈,对旅客痛点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并联合营销、公共关系、客服中心等部门,共同制定体验改进方案。此外,可通过会员体系与积分激励机制,针对高频出行人群推出专属优惠和增值服务,如定制化候车室、个性化礼品包裹寄送、出行保险一键购买等,以提升差异化服务体验,增强旅客黏性。
结论
高铁时代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提升,需在组织管理、智能技术、人员培训、运营协同和客户体验五个维度协同发力,并以旅客满意度作为导向,构建闭环管理与持续改进机制。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的智慧服务新模式,通过创新应用场景和服务生态闭环,推动铁路客运服务从“速度先行”走向“品质领跑”,为实现交通强国和高质量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蒋 越 . 铁 路 列 车 餐 饮 服 务 质 量 满 意 度 研 究 [J]. 商 展 经济 ,2024,(23):119-122.DOI:10.19995/j.cnki.CN10-1617/F7.2024.23.119.
[2] 戎佳 , 史俊玲 , 方奕 , 等 . 国外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监管及对我国 的 启 示 [J]. 中 国 铁 路 ,2024,(11):159-164+172.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4.01.17.001.
[3] 王猛 , 王博琳 . 高铁与旅游业包容性发展研究——基于 2003—2020 年 284 个 地 区 面 板 数 据 [J].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版 ),2024,58(06):700-710.DOI:10.19603/j.cnki.1000-1190.2024.06.010.
[4] 刘书舟 , 韩增林 , 郭建科 , 等 . 高铁—民航空间竞合研究进展与展望 [J]. 经济问题 ,2024,(10):41-50.DOI:10.16011/j.cnki.jjwt.2024.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