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游戏中的融入
叶贞瑶
屏南县光明第二幼儿园 352300
引言: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化,回归生活、扎根文化的教育理念日益受到重视。乡土资源以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为幼儿园课程游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将本土自然景观、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融入幼儿游戏,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其建立文化认同。本文旨在探索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游戏中的有效融入路径,为教师开展本土化课程提供实践参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一、乡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游戏中融入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融入乡土的资源对于游戏化教学来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乡土资源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可以为幼儿提供真实、亲切的游戏环境,让幼儿们在游戏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家乡的乡土文化、传统的风俗、人文风貌。这种融入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还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让他们在玩沙戏水、观察动植物、参与节庆活动等过程中积累直接经验,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乡土资源的运用有助于幼儿建立对家乡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从小根植乡土情怀,理解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通过方言童谣、民间游戏、手工艺等元素的渗透,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地方文化精髓,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和情感陶冶。
二、乡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游戏中融入的教学策略
(一)打造乡土文化浸润的学习空间
乡土资源是幼儿园课程游戏的重要素材,将其融入游戏环境,能够为幼儿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学习空间,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自然材料、民俗元素和社区资源,打造沉浸式的乡土文化环境,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文化熏陶。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本土常见的自然材料,例如,石头、树叶、竹子、稻草等,布置游戏区域,帮助幼儿在活动的区域范围能够见到本土的材料。例如,在幼儿的自然探索区域,投放本地特色的植物种子、昆虫标本等,让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其生长的过程,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幼儿园教师也可以在幼儿园的墙面上、走廊等空间布置乡土文化主题的墙面,展示本地的风景、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内容,如,剪纸、年画农具等,让幼儿在视觉上感受到本土的文化。同时也可以设计角色的扮演区“农家小院”提供提供竹篮、石磨、灶台等道具,让幼儿模仿农耕、做饭等生活场景,帮助幼儿熟悉生活中的活动,促进幼儿的成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幼儿园可邀请本地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进园教学,或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古村落等,让他们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感受乡土文化的深厚底蕴,总之,为幼儿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空间。
(二)构建本土化、生活化的游戏课程
幼儿园乡土资源游戏化教学的核心在于让幼儿在真实、自然的本土生活情境中主动探索与学习。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传统和生活智慧,将其转化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使课程既扎根于地方文化,又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田间地头观察农作物的生长,在种植园里体验播种与收获的乐趣;组织幼儿收集落叶、石子、贝壳等自然材料进行创意美工活动;将传统民间游戏如,跳房子、滚铁环、丢沙包等进行创新改编,使之更符合现代幼儿的发展需求。每逢传统节日时,可开展包粽子、做月饼、舞龙灯等节庆主题活动,让幼儿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要注重将本土方言、民间故事、童谣谚语等语言文化资源融入日常活动,通过讲故事、唱童谣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认同感。在环境创设方面,可利用竹编、草绳、木块等乡土材料布置游戏区角,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学习空间。这种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直接经验,更能帮助他们建立起与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联结,实现文化传承与幼儿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促进家庭与幼儿园的协同合作
在幼儿园乡土资源游戏化教学中,家庭与幼儿园的协同合作是深化教育效果的关键。要让乡土文化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灵,需要构建家园共育的桥梁,让家长从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亲子寻宝”活动,邀请家长带领孩子走进社区、田野,一起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材料,如形态各异的树叶、色彩斑斓的鹅卵石、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农作物等,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不仅能丰富幼儿园的游戏材料库,更能让亲子在共同探索中发现家乡之美。每逢传统节庆时,可以邀请擅长传统技艺的家长走进课堂,手把手教孩子们包粽子、剪窗花、编草绳,让民间智慧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生。幼儿园还可以建立“乡土文化资源角”,鼓励家长捐赠具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老照片,这些承载着家族记忆的实物能让幼儿直观感受时光的流转和文化的积淀。通过开展“家乡故事会”活动,邀请祖辈讲述儿时的游戏、节日的习俗,让幼儿在温馨的亲子互动中了解祖辈的生活智慧。为了让教育效果得以延续,教师可以设计简单有趣的“家庭任务卡”,如和父母一起学唱家乡童谣、寻找家门口最老的树等,让乡土教育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这种家园协同的模式不仅能增强家长的文化传承意识,更能让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双重浸润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实现教育合力的最大化。
结语:乡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游戏中的融入,为幼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幼儿得以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感知本土文化,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全面发展。未来,幼儿园应进一步挖掘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创新游戏形式,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一代。这一实践不仅丰富了学前教育的内涵,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苏珊珊 .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户外游戏课程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4,(13):96-98.
[2] 张春裕 . 关于乡土资源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发展的思考 [J]. 考试周刊 ,2024,(13):159-162.
[3] 邹磊 . 课程游戏化下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19):42.